《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科技创新系列丛书 贵州低挥发分煤W火焰锅炉燃烧技术研究与应用》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组编;石践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科技创新系列丛书 贵州低挥发分煤W火焰锅炉燃烧技术研究与应用》

【作 者】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组编;石践主编
【丛书名】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科技创新系列丛书
【页 数】 488
【出版社】 贵阳:贵州大学出版社 , 2017.12
【ISBN号】978-7-5691-0070-9
【价 格】60.00
【分 类】W型火焰锅炉-锅炉燃烧-燃烧技术
【参考文献】 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组编;石践主编. 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科技创新系列丛书 贵州低挥发分煤W火焰锅炉燃烧技术研究与应用. 贵阳:贵州大学出版社, 2017.12.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科技创新系列丛书 贵州低挥发分煤W火焰锅炉燃烧技术研究与应用》内容提要:

《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科技创新系列丛书:贵州低挥发分煤W火焰锅炉燃烧技术研究与应用》主要对贵州低挥发分煤做了一系列试验,旨在发现低挥发分煤的燃烧特性。同时对W火焰锅炉的分类、分布、技术特点、整体结构和主要性能指标做了概述。

《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科技创新系列丛书 贵州低挥发分煤W火焰锅炉燃烧技术研究与应用》内容试读

第一章概论

第一章概论

第一节中国一次能源状况及贵州省煤炭资源特点

一、国内能源状况

根据国家统计局规模以上企业统计,2016年全国一次能源(包括原煤、原油、常规天然气、页岩气、煤层气以及非火电力)表观消费总量约为41.8亿吨标准煤,同比下降2.5%:如果考虑全社会煤炭库存减少1亿吨左右以及油气库存

有所增加的情况,则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同比为下降约0.79%。从各能源品种消费变动情况看,原油、天然气、非火电力消费均呈不同程度的增长,三者消费增量合计约为10980万吨标准煤,而原煤消费则出现较大幅度下滑,同比下降约14360万吨标准煤,超过原油、天然气、非火电力消费增量总和,从而造成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整体下降。这从一定程度上说明在经济增速放缓、煤炭及相关行业去产能、环保要求不断提高、清洁能源替代加快等因素共同作用下,我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取得了积极成效。

从一次能源消费结构看,2016年非化石能源和天然气消费比重分别提高

1.3和0.4个百分点,清洁能源消费占比接近20%,非化石能源占比提高到17%,煤炭占比则降至70%以下,但在目前和将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煤炭依然是一次能源主力。

中国经济将缓中趋稳,政策取向将稳中求进,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将进一步加快。预计我国一次能源表观消费总量企稳,清洁低碳能源消费比重继续增加,原油产量四年来首次下降,净进口量首超美国。根据国家统计局和海关总署数据,2016年全国原油产量为19969万吨,同比下降6.9%,为2012年以来首次下降:原油进口量为38101万吨,同比增长13.6%,全年净进口37807万吨;

001

这是我国年度原油净进口量首次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原油净进口国。受

贵州低挥发分煤

国内产量下降和进口增加的影响,2016年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上升至65.4%,比2015年提高4.6个百分点,对外依存度水平和美国历史上的最高值(66%)非常接近。石油需求继续放缓,对外依存度稳中趋升。2017年,随着产业转型

焰锅炉

不断升级以及替代能源快速发展,国内石油需求增速将继续放缓。

2016年我国常规天然气产量为1368亿立方米,同比增长2.2%,增速同比

烧技

回落0.7个百分点,创3年来新低。如果算上煤层气、页岩气,我国全部天然气的产量超过150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约3.2%。受多地煤改气工程陆续投运、

究与应

用户基数扩大的带动,天然气消费总量有所回升,全年天然气(含页岩气、煤层气)表观消费量约为2240亿立方米左右,同比增长9.3%,增速同比提高3.8个百分点。

天然气消费稳中有升,季节性供需矛盾难以缓解。2017年,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的持续提高和城市管网的逐步完善,城市燃气消费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工业领域,钢铁、玻璃、陶瓷等主要用气行业仍面临较为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对天然气消费的拉动较为有限。但与此同时,2017年也是大气污染防治行动的收官之年,随着各地“煤改气”进程的加速、一系列扩大天然气利用政策的出台、天然气价格市场化改革等工作的深入推进,预计天然气消费将保持稳定增加,但受储气调峰能力不足的影响,天然气季节性供需矛盾仍难以有效缓解。

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进一步提高。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6年全国发电量为5911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5%。其中,火力发电量4395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6%,占全国发电量的74.4%,比上年下降1.3个百分点,这也是火力发电占比连续第5年下降:水力发电量1051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9%,占全国发电量的17.8%,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核电、风能和太阳能发电量分别为2127亿千瓦时、2113亿千瓦时和394亿千瓦时,同比分别增长24.1%、

19.0%和33.8%,占全国发电量的比重分别为3.6%、3.5%和0.7%,分别比上年提高0.60.4和0.2个百分点。

火电设备利用小时数连续三年下降。根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统计,2016年全国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为3785小时,同比降低203小时,这也是发电设备利用小时连续第5年下降。其中火电发电设备平均

002

利用小时为4165小时,同比降低199小时,如果以5500小时为合理利用标准计

算,则火电设备利用率仅有75.7%,同比下降3.6个百分点。火电设备利用小

时的持续较快下降表明当前煤电产能面临日益严重的阶段性过剩。

国内原煤产量出现了大幅明显下降。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6年全国原煤产量为33.6亿吨,同比下降9.4%,降幅创3年新高。煤炭消费延续低迷,净进口大幅回升。根据国家统计局及海关数据计算,2016年全国原煤表观消费量为36.1亿吨,同比下降7.7%,创3年来表观消费新低。与2013年煤炭消费峰值(42.9亿吨)比,降幅达16.0%,主要因近年来经济增速放缓及能源转型影响所致。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原煤净进口24673万吨,同比增长24.2%,增速比2015年同期扩大54.6个百分点,并由负转正。其中,2016年7月至11月,原煤累计净进口约1.2亿吨,同比增加3332万吨,对全年净进口增量的贡献率达到

69.4%。这主要是因下半年以来国内煤价快速上涨,使得进口煤在一段时间内价格优势明显,国际采购订货增加。煤炭价格大幅上涨后逐渐企稳。2016年下半年以来,随着煤炭去产能工作深入推进,煤炭市场开始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煤价也从低谷开始反弹并持续上涨。根据秦皇岛煤炭信息网数据计算,2016年11月环渤海动力煤月均价格较7月份上涨41.4%。整个7一11月的环渤海动力煤均价比2015年同期上涨32.6%。煤价的上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煤炭去产能的顺利进行,国家相继出台一系列煤价调控政策后,煤炭价格才逐渐企稳。2016年12月环渤海动力煤均价为595元/吨,环比下降1.2%,结束了自7月以来的连续上涨势头。

煤炭去产能还将持续,煤炭消费仍将继续走低。2017年,伴随着煤炭行业去产能的继续推进以及国企改革进程的加快,煤炭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大型国有企业对全行业的控制程度将进一步增强。受清洁低碳能源替代的影响,煤电的市场空间将被进一步挤压;与此同时,钢铁、建材等行业用煤及其他散煤消耗难以复苏,加之愈发严格的环保要求约束,预计全年煤炭消费仍将走低。

二、贵州省一次能源状况

贵州省具有“富煤少油少气”的资源禀赋特征,煤是贵州的支柱产业。贵州省具有丰富的煤矿资源,有“西南煤海”之称,煤炭资源总量为2419亿吨。贵州省含煤面积7万平方千米,占全省总面积40%,其主要集中在贵州西部的六盘

003

水市和毕节地区。贵州煤炭资源储量居全国第五,江南各省之首,煤种齐全,煤

贵州低挥发分煤

质优良,但是在煤开采过程中面临着极其复杂的地质结构,受高瓦斯和煤与瓦斯突出等因素的影响。

同时贵州省是可再生能源资源的强省,应该大力发展可再生清洁能源,例

火焰锅炉

如水资源。贵州地处云贵高原,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内陆山地省份,全省属于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水能资源极为丰富,是仅次于煤炭资源的第二大供能资源,贵州省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1584.37亿千瓦时、平均功率18086.4兆

瓦、技术可开发装机容量19487.9兆瓦、年电量778.0亿千瓦时、经济可开发装

究与应

机容量18980.65兆瓦、年电量754.58亿千瓦时。水能资源虽然丰富,但却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贵州水电站点多面广,但由于多数小河流的规划前期工作深度不够,很多建设尚待落实。中小型河流水电站资源的开发不能实现水资源的综合利用,还没有服从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的总体目标。还有的地区出现管理混乱、开发无序、资源浪费、效益不高和环境恶化等问题,中小型河流的水资源也没有实现梯级开发。

风能是因空气流做功而提供给人类的一种可利用的能量,是一种取之不尽、分布广泛又不污染环境的可再生清洁能源。贵州地处高原,特别是黔西年平均风速大于2.0米/秒,根据《贵州省风能资源详查和评估报告》成果,基于风

能资源长期数值模拟及GIS空间分析,贵州省70米高度大于200瓦/平方米的

技术开发面积为2769平方千米,技术开发量为770万千瓦;大于250瓦/平方米的技术开发面积为2002平方千米,技术开发量为558万千瓦;大于300瓦/平方米的技术开发面积为1630平方千米,技术开发量为456万千瓦:400瓦/平方米以上区域的技术开发面积为568平方千米,技术开发量为157万千瓦。贵州风能资源,西部好于东部,中部好于南部及北部,但高值区分布相对零散,分布复杂。贵州风能资源较丰富的区域主要分布于毕节市西部、南部及中北部、六盘水市中部及南部,遵义市中北部、贵阳市中部,黔东南州中东部局部、榕江县与荔波交界地带,黔南州北部、黔西南州中部局部、铜仁市局部等区域。

贵州省太阳能资源不丰富,按照有关标准,贵州省属于五类太阳能地区,是我国太阳能资源相对贫乏的地区之一。贵州有这样一句俗语“天无三日晴”,这样的气候不适合建设大型的太阳能发电厂。贵州省的年平均太阳总辐射总体

004

分布特征是西部和西南部高,东北部和东部低。太阳总辐射值最高的区域在毕

节市的威宁县,该县的年平均太阳总辐射大于4450兆焦/平方米,最高可达约

4600兆焦/平方米。其次,是六盘水市的盘县和黔西南州的兴义市,该区域的年

平均太阳总辐射在4000~4450兆焦/平方米之间。除上述区域外,贵州中部及

以西的其他地区年平均太阳总辐射在3500~4000兆焦/平方米之间,东部地区太阳总辐射基本在3000~3500兆焦/平方米之间。贵州太阳总辐射低值区出现在遵义市的北部,年平均太阳总辐射小于3000兆焦/平方米。总体看,贵州省多年平均太阳总辐射约在3000~4600兆焦/平方米之间,太阳辐射的纬向差异较小。由于受云贵静止锋的影响,贵州除西部边缘地区外,冬半年大部分地区处于静止锋锋后,多云天气较多。因此,多年平均太阳总辐射的空间分布特征是自西向东逐渐减少。太阳辐射资源最好的区域是西部的威宁县、赫章县、

盘县和兴义市,预计可开发规模约20万千瓦左右。

总之贵州是能源大省,特别是煤炭资源和水资源,使贵州成为中国少有的“水火互济”发展电力的最优省区之一。“水火互济”的电力能源优势,为贵州建成南方能源基地和“西电东送”的重要基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贵州省煤炭资源特点

贵州省是我国煤炭资源极丰富的省份之一,煤炭是贵州省最重要的能源矿产,分布较广(贵州省内各地州市煤炭资源分布情况见图1-1),全省88个县、市、区中,产煤县、市、区是75个,含煤面积约7万平方千米,占全省国土面积的40%以上。埋深2000米以下浅的煤炭资源总量2419亿吨,居全国第五位。截至2005年底,全省共发现煤矿区或井田331处,累计保有资源储量5042744.3万吨,其中:储量916944.8万吨,基础储量1489171.5万吨,资源量3553572.8万吨。

贵州省煤炭资源具有如下特点:

(1)分布相对集中:全省煤炭资源分布相对集中,90%以上的资源分布于桐梓一遵义一安顺一兴义连线以西地区,烟煤分布在六盘水市及黔西南州普安等地,无烟煤主要分布在毕节地区及遵义市桐梓、仁怀、习水等地,形成优质煤炭资源集中连片分布,大中型矿床也相对集中的地域优势,而省其他地区则为煤炭资源储量相对较少,煤质欠佳的少煤区或缺煤区。

005

黔东南州,0.18%一黔南州,0.35%

贵州低挥发分煤

贵阳市,1.66%

安顺市,2.18%

六盘水市,29.98%

火焰锅炉燃烧技术研究与应

遵义市,11.65%

一黔西南州,2.60%

毕节地区,51.28%

铜仁地区,0.11%

图1-1贵州省煤炭资源各地区占比

(2)煤层埋藏较浅:贵州含煤地层多为裸露型和半裸露型,氧化带浅,地下水主要为裂隙水型,工程地质条件简单、中等,顶板稳固性中等,利于勘查开发。

(3)薄煤层居多:西部富煤区内的煤多数为薄煤层一中厚煤层的煤层群,单

一的厚一巨厚煤层仅于少数煤田局部地段见及;东部少煤区的煤多数为单一薄煤层。总体看矿床规模偏小,增加了集约化大规模高效矿山开发的难度,矿山规模普遍偏小,改扩建难度亦大,制约着矿业的发展,而且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

(4)煤类齐全,煤质优劣共存:贵州煤类较齐全,主要有气煤、肥煤、1/3焦煤、焦煤、瘦煤、贫煤和无烟煤。此外,在施秉翁哨、盘县平关、威宁中水等地有少量褐煤分布:在威宁草海等地尚有第四纪泥炭发育。优质炼焦用煤几乎都集中分布于六盘水煤田,探明资源量达85.75亿吨。另在东部瓮安、贵定、龙里一带,兴仁屯脚龙头山及从江县有少量烟煤资源分布,但因硫分含量偏高而达不到冶金焦用煤要求。无烟煤资源量最大,约占总资源量的2/3。煤劣共存,既有优质低硫煤,也有中硫、高硫煤。

图1-2是贵州省主要煤田的分布情况,其中六盘水与织纳煤田分别是贵

006

州炼焦用煤和无烟煤的最重要产区,其中低硫、中低灰、高热值优质煤占有相当

···试读结束···

  •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以上内容仅限用于学习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本站内容来自网络收集整理或网友投稿,所提供的下载链接也是站外链接,版权争议与本站无关。您必须在下载后的24个小时之内,从您的设备中彻底删除上述内容。如果您喜欢该程序和内容,请支持正版!我们非常重视版权问题,如有侵权请邮件与我们联系处理。敬请谅解!邮箱:121671486@qq.com,微信:diqiuren010101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