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医论治肝病》吴乾,谭勇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时间: 2022-05-09 15:42:01  97 epub epub 心悟

图书名称:《老中医论治肝病》

【作 者】吴乾,谭勇主编
【丛书名】老中医临证心悟书系
【页 数】 252
【出版社】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 2011.08
【ISBN号】978-7-5091-5055-9
【价 格】22.00
【分 类】肝病(中医)-中医治疗法
【参考文献】 吴乾,谭勇主编. 老中医论治肝病.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1.08.

图书目录:

《老中医论治肝病》内容提要:

本书详细介绍了肝病的中医治疗基本思路、方法以及中医名家对肝病的辨证和分型治疗经验,其特色是以中医分型辨证治疗为纲,收录内容系从众多的临床经验中辑录而来,包括一些独家验方、用药体会、临床验案,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老中医论治肝病》内容试读

第1章

中医辨治

肝主疏泄,主藏血,主筋,开窍于目。胆附于肝,内藏“精汁”,肝经属肝络胆,肝胆相为表里。肝胆的病理表现主要是气机的流畅、血液的贮藏调节和胆汁疏泄功能的异常。

肝体阴而用阳,肝胆病证大致可分为肝体和肝用两方面。若气血壅结,肝体失和,腹内结块,形成积聚;如湿邪壅滞,肝胆失泄,胆汁泛溢,则发生黄疸;肝脾肾失调,气血水互结,酿生臌胀。

肝为刚脏,喜条达而恶抑郁。疏泄失调,气机郁结,则为肝气;郁而化火,则为肝火;气盛阳亢,则为肝阳;阳亢化风或热极生风,则为肝风。肝气、肝火、肝阳、肝风四者同源而异流,在病变过程中,每多兼夹或相互转化。肝体属阴,阴血不足,肝失濡润,可致气郁络滞;阴血亏虚,阴阳失调,可引起阳亢风动。肝气失疏,络脉失和,则为胁痛;风阳上扰,或阴血不承,则致头痛、眩晕;风阳暴升,夹痰夹瘀,气血逆乱,上冲于脑,则为中风;肝郁气滞,痰瘀互结,颈前喉结两旁结块肿大,则为瘿病。

第一节胁痛

胁痛是指以一侧或两侧胁肋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是临床

1

老中医论治肝滴

上比较多见的一种自觉症状。胁,指侧胸部,为腋以下至第十二肋骨部的总称。

胁痛是临床的常见病证,可见于西医学的多种疾病,如急慢性肝炎、胆囊炎、胆系结石、胆道蛔虫病、肋间神经痛等,凡上述疾病中以胁痛为主要表现者,均可参考本节辨证论治。

胁痛的病因主要有情志不遂、饮食不节、跌仆损伤、久病体虚等多种因素。这些因素导致肝气郁结,肝失条达;瘀血停着,痹阻胁络;湿热蕴结,肝失疏泄;肝阴不足,络脉失养等诸多病理变化,最终导致胁痛发生。

一、病因

1.情志不遂肝乃将军之官,性喜条达,主调畅气机。若因情志所伤,或暴怒伤肝,或抑郁忧思,皆可使肝失条达,疏泄不利,气阻络痹,可发为肝郁胁痛。正如“肝郁胁痛者,悲哀恼怒,郁伤肝气”。若气郁日久,血行不畅,瘀血渐生,阻于胁络,不通则痛,亦致瘀血胁痛。

2.跌仆损伤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或因跌仆外伤,或因强力负重,致使胁络受伤,瘀血停留,阻塞胁络,亦发为胁痛。

3.饮食所伤饮食不节,过食肥甘,损伤脾胃,湿热内生,郁于肝胆,肝胆失于疏泄,可发为胁痛。如“以饮食劳倦而致胁痛者,此脾胃之所传也”。

4.外感湿热湿热之邪外袭,郁结少阳,枢机不利,肝胆经气失于疏泄,可以导致胁痛。

5.劳欲久病久病耗伤,劳欲过度,使精血亏虚,肝阴不足,血不养肝,脉络失养,拘急而痛。

2

···试读结束···

  •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以上内容仅限用于学习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本站内容来自网络收集整理或网友投稿,所提供的下载链接也是站外链接,版权争议与本站无关。您必须在下载后的24个小时之内,从您的设备中彻底删除上述内容。如果您喜欢该程序和内容,请支持正版!我们非常重视版权问题,如有侵权请邮件与我们联系处理。敬请谅解!邮箱:121671486@qq.com,微信:diqiuren010101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