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廖超慧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时间: 2022-05-09 15:00:37  169 大学语文 大学语文 epub

图书名称:《大学语文》

【作 者】廖超慧主编
【丛书名】21世纪高等院校公共基础课系列规划教材
【页 数】 423
【出版社】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2013.04
【ISBN号】978-7-5609-8357-8
【价 格】43.00
【分 类】大学语文课-高等学校-教材
【参考文献】 廖超慧主编. 大学语文.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3.04.

图书目录:

《大学语文》内容提要:

本书分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和外国文学,内容包括: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述、采薇、无逸、郑伯克段于鄢等。

《大学语文》内容试读

8090⊙00⊙00⊙0⊙0⊙00⊙中国古代文学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述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前221年以前一公元589年)在整个中国文学的历史长河中为滥觞时期。一般又将此时期分为三个阶段:一为先秦阶段(秦统一以前,即公元前221年以前);一为秦汉阶段(公元前221年一公元220年);一为魏晋南北朝阶段(公元220年一公元589年)。

先秦阶段的文学,主要是诗歌与散文。诗歌中的双碑—《诗经》与《楚辞》分别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和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此阶段的散文也有历史散文与诸子散文之别。历史散文以记叙史实为主,代表作品有《尚书》、《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策》,此类作品为我国的叙事文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诸子散文以宣杨思想为主,代表作品有《论语》、《孟子》、《荀子》、《老子》、《庄子》、《墨子》、《韩非子》,以及《吕氏春秋》等,这些作品再现了当时“百家争鸣”的思想盛况,为后世的论说文章提供了借鉴。除诗歌散文之外,此阶段的一些神话与传说,诸如盘古开天、女娲造人、女蜗补天、共工怒触不周山、大禹治水等,至今仍为世人津津乐道。这些神话传说多保留在《山海经》、《楚辞》及诸子散文中。

秦汉阶段的文学,成绩主要在汉代。鲁迅先生曾说:“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汉文学史纲要》)李斯的代表作品《谏逐客书》的写作时间,是在秦统一天下之前;进入秦朝后,他的文章多为歌功颂德之作。汉代的文学呈现繁荣局面,首先表现在当时的主流文学一赋体文学上,它有大赋与骚赋之别。大赋以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扬雄的《甘泉赋》、《羽猎赋》等为代表,这是一种以夸张铺陈为特征、以状物为主要功能的特殊文体。骚赋则直接继承了楚辞的传统,多为内心忧怨的流露;代表作品有贾谊的《鹂鸟赋》、董仲舒的《士不遇赋》、司马迁的《悲士不遇赋》等。其次表现在以《史记》、《汉书》为代表的史传文以及以《过秦论》、《盐铁论》为代表的史论文、政论文上。当然,此时期也出现了以《报任安书》等为代表的一些感人肺腑的散文作品。再次表现在紧承《诗经》传统的汉代乐府上,其代表作有《陌上桑》、《孔雀东南飞》以及《上邪》等。这种非主流的民间诗歌创作,以其强大的生命力逐渐影响了文人的创作,出现了被刘勰称为“五言之冠冕”的《古诗十九首》,最终促使诗歌蓬勃发展。汉末文人诗歌兴起后,逐渐取代了辞赋对文坛的统治。此阶段已出现文体多元化倾向,无怪乎刘师培说:“文章各体,至东汉而大备。”(《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一个公认的文学自觉的时期。此时期上至帝王,下至文士,无不喜好舞文弄墨。在此风气之下,文学创作十分活跃。在诗歌方面,不仅有文人创作,而且有乐府民歌的整理。单就文人创作而言,就出现了以“三曹”为代表的“建安风骨”,以“竹林七贤”为代表的“正始之音”,以“大小谢”、陶渊明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以及“永明体”、“宫体诗”等不同的风格流派;另有“三张二陆两潘一左”,尤以左思最为著名。此时期的乐府民歌沿袭了《诗经》、汉乐府的传统,可分为南朝民歌与北朝民歌。南朝民歌又可细分为长江下游的吴歌和长江中游的西曲两类,前者以柔婉缠绵见长,后者以开朗明快著称;而北朝民歌则以刚劲质朴闻于世。

·2*

大学语文

此时期的诗歌创作在很多方面直接影响到了紧随而来的唐代诗歌的繁荣。在散文创作方面,出现了以《赠白马王彪》、《与山巨源绝交书》、《陈情表》等为代表的情真意切的杰作。另外,此时期出现了一种由汉赋发展而来的句式整齐的骈赋,这种文学形式成了当时的代表文体,《登楼赋》、《洛神赋》、《哀江南赋》、《与陈伯之书》、《与朱元思书》等代表作品都成了千古名篇。除了新出现的骈赋以外,此时期还新出现了大量的小说创作,虽是“粗陈梗概”,但亦略具面目。它可分为以干宝的《搜神记》为代表的“志怪”小说和以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为代表的“志人”小说两类。这两类小说直接确定了后世文言小说的发展方向,其中许多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也成为后来小说创作的原型,奠定了小说发展的基础。值得一提的是,这一阶段文学自觉最大的标志当属文论的出现。这是一种对作品、作家以及创作等各个方面进行理论思考的文章,代表作品有曹丕的《典论·论文》、陆机的《文赋》,刘勰的《文心雕龙》以及钟嵘的《诗品》等,其中《文心雕龙》可谓即旷古绝今之作。

总的说来,此时期的文学由出现到发展、到壮大,犹如涓涓细流到潺溽溪水、再到滔滔大河,为我们充分展示了中国文学长河上游的涛旎风光。

薇[

《诗经》

《诗经》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原称《诗》或“诗三百”,到了西汉时期,被奉为儒家经典之后才称为《诗经》。《诗经》收集了自商末周初至春秋中叶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另外还有6篇笙诗,有目无辞,即有题目无内容)。汉代毛亨、毛苌曾注释《诗经》,因此又称《毛诗》。

《诗经》所录诗歌多来自民间。据说,周朝设有专门的采诗官来采集民歌,以体察民俗风情、政治得失。《诗经》中大部分诗歌都出于此:另一部分则为公卿、士大夫向周天子所献之诗,歌功颂德、粉饰太平。其中部分诗歌曾有人考证其作者,有臆断者,也有有理有据者,不过不是很重要。至于《诗经》编揉者,有以为周公者,显然不实。另有孔子删诗的说法,也无说服力。

《诗经》按音乐性质不同分为《风》、《雅》、《颂》三大类。“风”,即土风歌谣,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有十五国风,共160篇,文学成就最高。《雅》分《大雅》、《小雅》,共105篇,与《风》相对而言,是周朝王畿地区的音乐。所谓雅乐正声多为贵族祭祀之诗歌,祈丰年、颂祖德。《小雅》中也有部分民歌。“颂”即“容”,是“舞容”、“形容”的意思,为天子在祭祀时演唱的乐歌舞曲,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共40篇。《国风》的大部分和《小雅》的一部分真实广泛地反映了社会生活、人民群众的劳动以及对爱情、劳动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怀故土、思征人及反压迫、反欺凌的怨叹与愤怒。《大雅》和《颂》基本是贵族作品,不少是祀神祭祖的宗教诗,但有些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周部族或商部族的形成历史,具有史诗意义。《雅》、《颂》中的诗歌,对考察早期历史、宗教与社会有很大价值。

《诗经》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三种。“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被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朱熹《诗集传》卷一)赋即是直接铺陈叙述;比是比喻,有明喻、隐喻之分;兴即起兴,有引起联想、烘托渲染气氛的作用。四言为主而兼用杂言的形式(三、五、六、七言),重复回沓的章法,多用重言叠字、双声叠韵的语言形式,词汇丰富多彩,韵律和谐自然。

《诗经》所录诗歌时间跨度很长,从西周初年直至春秋中叶,涵盖地域广泛,从黄河以北直至江汉流域。汉时,先有鲁、齐、韩三家诗,立于学官,后有《毛诗》。《毛诗》盛行后,齐、鲁、韩三家诗先后亡佚。历代解《诗》者顿多,较有影响的有汉末郑玄的《毛诗传笺》、唐孔颖达的《毛诗正义》、南宋朱森的《诗集传》、清马瑞辰的《毛诗传笺通释》、陈奂的《诗毛氏传疏》、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等。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2幻。曰归曰归,岁亦莫止3]。靡室靡家,猃狁之故幻。不遑启居们,猃狁之故。

4

大学语文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们。日归曰归,心亦忧止。优心烈烈,载饥载渴刃。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日归曰归,岁亦阳止[1]。王事靡雕[1,不遑启处[2]。忧心孔疚[,我行不来[1幻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16)。戎车既驾,四牡业业1们。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1即。君子所依,小人所腓町。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2o]。岂不日戒?猃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2]。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唐宋注疏十三经·诗经注疏》,第1册,中华书局,1998年。

【注释】

[1]出自《诗经·小雅·鹿鸣之什》。薇,野豌豆苗,可食。[2]作:生。止:语末助词。[3]曰:言、说。一说为语首助词,无实意。莫:通“暮”。岁暮,一年将尽之时。[4]靡:无。猃狁(xiǎnyù):北方少数民族,到春秋时代称为狄,战国、秦、汉称为匈奴。[5]不遑:没空。遑,闲暇。启:跪坐。居:安居。[6]柔:柔嫩。“柔”比“作”更进一步生长。[7]烈烈:火势很大的样子,此处形容忧心如焚。载:语助词,载…载…,即又…又…[8]戍:驻守。定:安定。使:传达消息的人。聘:问,谓问候。[9]刚:指薇菜由嫩而老,变得粗硬。[10]阳:阳月,指夏历

四月以后。[11]雕(g心):休止。[12]启处:犹言“启居”。[13]孔疚:非常痛苦。疚,痛苦。[14]不来:不归。来,回家。[15]尔:“懒”的假借字,花盛开貌。维何:是什么。常:常棣,棠棣。[16]路:通“辂”,高大的马车。君子:指将帅。[17]戎车:兵车。四牡:驾兵车的四匹雄马。业业:马高大貌。[18]骙(ku)骙:马强壮貌。[19]依:乘。小人:指士卒。腓():“庇”的假借字,隐蔽。[20]翼翼:行止整齐熟练貌。象弭:象牙镶饰的弓。鱼服:鱼皮制成的箭袋。服,“箙”的假借字。[21]日戒:每日警备。棘:通“急”。[22]思:语助词。雨(yù):作动词,下雪。霏霏:雪花纷飞貌。

·5·

【提要】

这首诗表现了西周时期一位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字里行间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

诗的前三章以倒叙的方式,回忆了征战的苦况。末章通过从征前与来归时的景致,寄托不尽的感伤,言浅意深,情景交融,历来被认为是《诗经》中的妙言佳句。

此诗颇为讲究句式重叠与比兴手法的运用。如前三章的重章叠句中,文字略有变化,以薇的生长过程,村托离家日久企盼早归之情,异常生动妥帖。第四章以棠棣盛开象征军容之壮、军威之严,新颖奇特。

从写作上看,它以薇起兴,加上章法、词法上重沓叠奏,使内容和情趣都得以层层铺出,渐渐深化,也增强了作品的音乐美和节奏感。全诗有记叙,有议论,有写景,有抒情,有心理描写,搭配错落有致,十分妥帖。

【思考题】

1.找出本诗中表现人物强烈思乡情感的诗句。

2.举出《诗经》中其他不同的思乡作品。

3.通过本文,了解《诗经》的重章叠唱及表现手法。

逸]

《尚书》

《尚书》意即“上古帝王之书”,是我国第一部历史散文集。相传由孔子编撰而成,但有些篇是儒家后来补充进去的。它包括《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个部分。

《尚书》原称《书》,被儒家定为“六经”后,又称《书经》。它大体是春秋以前历代史官所收藏的政府重要文件和政治论文的选编。《尚书》所录,为虞、夏、商、周各代典、漠、训、诰、誓、命等文献。其中,虞、夏及商代部分文献是据传闻而写成,不尽可靠;“典”是重要史实或专题史实的记载;“谟”是记君臣谋略的;“训”是臣开导君主的话;“诰”是勉励的文告;“誓”是君主训诚士兵的誓词;“命”是君主的命令。《尚书》里有些篇目以人名为标题,如《盘庚》、《微子》;有些以事为标题,如《高宗形日》、《西伯戡黎》;有些以内容为标题,如《洪范》、《无逸》,这些都属于记言散文。除此之外,也有些篇目叙事较多,如《顾命》、《尧典》。其中的《禹质》,托言夏禹治水的记录,实为古地理志,与全书体例不一,当为后人的著述。自汉以来,《尚书》一直被视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哲学经典,既是帝王的教科书,又是贵族子弟及士大夫必须遵守的“大经大法”,在历史上很有影响。《尚书》是研究中国古代早期历史和文化的珍贵资料;同时,也显示了早期历史散文的文学水平和特征。

汉初存二十八篇,因用汉代通行的隶书抄写,故称《今文尚书》;另有相传在汉武帝时从孔子住宅墙壁中发现的《古文尚书》(现只存篇目和少量佚文)和东晋梅赜所献的伪《古文尚书》(较《今文尚书》多十六篇)。现在通行的《十三经注疏》本《尚书》,就是《今文尚书》和伪《古文尚书》的合编本。《尚书》里大量宣传了尧、舜、禹、汤、周文王、周武王、周公和孔子等人提倡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统,成为封建社会历代统治者的理论基础。它是我国最古老的珍贵史料,对后世文化具有深远的影响。

历代研究者不绝如缕,注释和研究《尚书》的著作很多,有唐代孔颖达的《尚书正义》、宋代蔡沈的《书集传》、清代孙星衍的《尚书今古文注疏》、宋代两浙东路茶盐司刻本《尚书正义》二十卷(现存北京图书馆)。

周公日:“鸣呼!君子所,其无逸)。先知稼穑之艰难,乃[们逸,则知小人之依。相们小人,厥[6们父母勤劳稼穑,厥子乃不知稼穑之艰难,乃逸乃谚们。既诞「即,否则[们侮厥父母日:‘昔之人无闻知[1]。’”

周公曰:“鸣呼!我闻曰:昔在殷王中宗],严恭寅畏1幻,天命自度[1],治民祗惧1,不敢荒宁1)。肆中宗之享国七十有五年1们。其在高宗,时旧劳于外1],爱暨小人1]。作1]其即位,乃或亮阴1,三年不言21。其惟不言,言乃雍22]。不敢荒宁,嘉靖21殷邦。至于小大[2们,无时或怨[5)。肆高宗之享国五十年有九年。其在祖甲2即,不义惟王,旧为小人[。作其即位,爱知小人之依,能保惠2们于庶民,不敢侮鳏寡[2们。肆祖甲之享国三十有三年。自时厥后立王[3],生则逸,生则逸1门,不知稼穑之艰难,不闻小人之劳,惟耽乐之从[32)。自时厥后,亦罔或

···试读结束···

  •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以上内容仅限用于学习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本站内容来自网络收集整理或网友投稿,所提供的下载链接也是站外链接,版权争议与本站无关。您必须在下载后的24个小时之内,从您的设备中彻底删除上述内容。如果您喜欢该程序和内容,请支持正版!我们非常重视版权问题,如有侵权请邮件与我们联系处理。敬请谅解!邮箱:121671486@qq.com,微信:diqiuren010101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