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唐文作者小传辨证》王辉斌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时间: 2022-05-09 10:12:20  3 epub

图书名称:《全唐文作者小传辨证》

【作 者】王辉斌著
【丛书名】全国高校古籍整理委员会经费资助出版
【页 数】 582
【出版社】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 2019.06
【ISBN号】978-7-307-20975-6
【价 格】60.00
【分 类】作家-传记-中国-唐代
【参考文献】 王辉斌著. 全唐文作者小传辨证.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19.06.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全唐文作者小传辨证》内容提要:

本书对《全唐文》中的多位作者小传进行全面整理,逐一考证,广泛搜集分散在笔记小说、诗文别集、姓氏谱谍、公私书目、佛道两藏、金石碑帖,特别是新出土的唐代碑志中的相关记述,作为新增的传记资料,查漏补缺,纠正错误,形成全面、准确、清晰、信实的作者传记,为唐文、唐诗研究提供重要而有用的史料。

《全唐文作者小传辨证》内容试读

高祖皇帝李渊(卷一)

原小传云:“帝姓李氏,讳渊,字叔德。…隋大业十二年十二月为太原留守。…在位九年八月,传位太子。年七十一,谥曰大武皇帝,庙号高祖。”

辨证:李渊,两《唐书》有传。小传此之所述,乃是据《旧唐书·高祖纪》而为,但有误。检《新唐书·高祖纪》,李渊“为太原留守”时,乃在“大业十三年”。小传既本《旧唐书·高祖纪》而作“大业十二年”,当是受《隋书·炀帝纪》《资治通鉴·唐纪》之影响所致,盖因此二书之所载,均为“大业十二年”。一为“大业十二年”,一为“大业十三年”,二者异。但或《旧唐书·高祖纪》为是,或《新唐书·高祖纪》为是,则有待作进一步之考察后,方可确断。

又,小传述李渊“在位九年八月,传位太子”者,实乃句读之误,其正确者应为:“在位九年,八月传位太子。”检《旧唐书·高祖纪》云:“武德九年…八月癸亥,诏传位于皇太子。”是为明证。同此者,另有《新唐书·高祖纪》、两《唐书·太宗纪》。

又,小传所述李渊享年“七十一”者,亦误。检《旧唐书·高祖纪》云:“(贞观)九年五月庚子,高祖大渐…是日,崩于大安宫之垂拱前殿,年七十。”《新唐书·高祖纪》则云:“(贞观)九年五月,崩垂拱前殿,年七十一。”二者一作“年七十”,一作“年七十一”,实则又异。检吴海林等《中国历史人物生卒年表》,其载李渊生于“陈天嘉七年丙戌(公元566)”,卒于“唐贞观九年乙未(公元635)”,合勘之,李渊享年整七十岁,则小传作“年七十一”者,应据改。

002|全唐文作者小传辨证

太宗皇帝李世民(卷四)】

原小传云:“帝讳世民,高祖神尧皇帝次子。明年改元贞观,在位

二十三年,年五十三。谥曰文皇帝,庙号太宗。”

辨证:李世民,两《唐书》有传。小传此之所述,乃是据《新唐书·太宗纪》而为,但有误。检《旧唐书·太宗纪》,乃作“年五十

二”。二者异。故吴缜《新唐书纠谬》卷四认为:“此是五十二,而本纪以年五十三,则误也。”①考钱大昕《二十二史考异》卷四十二、赵绍祖《新旧唐书互证》卷一,均从《旧唐书·太宗纪》作“年五十二”。对于吴、钱、赵诸家之说,岑仲勉《唐集质疑》“太宗十八举义兵”条,则从白居易《七德舞》载太宗生平中有关行事之年代予以考证,认为李世民享年应如《新唐书》作“年五十三”。然其又认为:“余今所未尽明者,太宗三十五岁,当贞观六年,突厥先于四年被灭,白氏称六年以至太平,在历史上殊无特征…白诗其即取意于是欤?”②此则表明,岑氏对“年五十三”之说亦表示怀疑。如此,则小传所载之“年五

十三”,存疑可也。

关于李世民享年,另可参见拙著《唐人生卒年录》(以下简称《年录》)第66页“李世民”条③。

①吴缜:《新唐书纪谬》卷四,《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影印。

②岑仲勉:《唐集质疑·太宗十八举义兵》,《唐人行第录》外三种之一,上海古籍出版社1962年版。

③王辉斌:《唐人生卒年录》,贵州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玄宗皇帝李隆基(卷二O)|003

睿宗皇帝李旦(卷十八)

原小传云:“帝讳旦,高宗第八子。…上元三年徙封相王…神龙二年改封安国相王。…在位三年,年五十五。谥日大圣贞皇帝,庙号睿宗。”

辨证:李旦,两《唐书》有传。小传此之所述,当是据《旧唐书·高宗纪》而为,但有误。按李旦“徙封相王”之时间,《新唐书·高宗纪》未及,《旧唐书·高宗纪》作“(上元三年)春正月戊戌,徙封冀王轮为相王”。但同书《睿宗纪》则云:“上元二年,徙封相王。”检《资治通鉴·唐纪》卷十八云:“仪凤元年春正月壬戌继冀王轮为相王。”胡三省注云:“是年十一月方改元。”则《资治通鉴·唐纪》所载之“是年”,实指上元

二年。所以,小传之“上元三年”,应据此改为上元二年。

又,《旧唐书·中宗纪》有云:“神龙元年正月丙午…以并州牧相王旦…有诛易之兄弟功,相王加号安国相王,进拜太尉,同凤阁鸾台

三品。”并云:“(是年)二月…辛未,太尉、安国相王旦固让太尉及知政事,遂从其请。”《新唐书·中宗纪》、两《唐书·睿宗纪》同。则小传之“神龙二年”,应据改为神龙元年。

玄宗皇帝李隆基(卷二O)

原小传云:“帝讳隆基,睿宗第三子。…垂拱元年生。年七十

八。谥曰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庙号元(玄)宗。”

辨证:李隆基,两《唐书》有传。小传此之所述,乃据《旧唐书·玄宗纪》而为,但误。考郑万钧《代国长公主碑》有云:“公主…睿宗大圣皇帝之第四女,今上之仲妹也。…初,则天太后御明堂宴,圣上六

昭宗皇帝李晔(卷九O)005

及两《唐书·玄宗纪》之所载可知,其均无李亨在开元二十六年为皇太子时曾改名“绍”之记载。

德宗皇帝李适(卷五O)

原小传云:“帝讳适,代宗长子。…至德元年封奉节郡王。…在位二十一年,年六十四。谥日神武孝文皇帝,庙号德宗。”

辨证:李适,两《唐书》有传。小传此述,所本何籍,待考,但误。检《新唐书·德宗纪》云:“肃宗元年建丑月,封德宗奉节郡王。”文中之“肃宗元年”,所指为上元二年。同书《肃宗纪》又有云:“(上元二年)

九月壬寅,大赦…去‘上元’号,称元年,以十一月为岁首,月以斗所建辰为名。”又,《旧唐书·德宗纪》云:“天宝元年四月癸已,生于长安大内之东宫。其年十二月,拜特进,封奉节郡王。”若以李适生年为天宝元年计,则《旧唐书·德宗纪》所载其封为奉节郡王时,尚不足一岁,而《新唐书·德宗纪》载其封是职时乃为二十岁,均与小传所载不合。检《旧唐书·代宗纪》有云:“(宝应元年四月)诏…特进,奉节郡王适可天下兵马元帅。”据此,知李适之封为奉节郡王,就必在宝应元年之前,但其具体究竟为何年,待考。总之,小传作“至德元年”者,乃误。

昭宗皇帝李晔(卷九O)

原小传云:“帝讳煜,懿宗第七子。…乾符四年遥领幽州。…在位十六年,年三十八。谥曰圣穆景文孝皇帝,庙号昭宗。”

辨证:李晔,两《唐书》有传。小传此述,所本何籍,待考,但误。检两《唐书·昭宗纪》《资治通鉴·唐纪》,均载作“帝讳晔”,即唐昭宗

006|全唐文作者小传辨证

名晔,而非名煜。所以,小传作“帝讳煜”者,乃误。又李晔遥领幽州的时间,小传之所述,虽本《旧唐书·昭宗纪》而为,实则又误。检《新唐书·昭宗纪》有云:“乾符三年,领幽州卢龙军节度使。”又,《资治通鉴·唐纪》于乾符三年内云:“三月,以(李)可举为卢龙留后。…五月…以卢龙留后李可举为节度使。”则李晔之“遥领幽州”,是必在乾符三年五月之前的。小传作“乾符四年”者,乃不的。

玄宗江妃(卷九十八)】

原小传云:“妃名采频,莆田人。开元初,高力士选入。…帝因其好,名为梅妃。”

辨证:江妃,两《唐书》无传。小传此之所述,当是据托名曹邺所撰《梅妃传》而为,但有误。复次《梅妃传》有云:“开元中,高力士使闽、粤,妃笄矣。见其少丽,选归。”①检两《唐书·高力士传》与郭湜《高力士外传》,可知高力士一生,其于开元十七年前后因迎生母麦氏曾到过岭南一次,而开元十七年乃为“开元中”,则高力士将采频“选入”,当即在是时。所以,小传应改“开元初”为“开元中”。

彭王志暕(卷一。O)

原小传云:“志暕,彭思王元则曾孙,嗣爵。开元中官宗正卿,加上柱国,历左干牛上将军。”

辨证:李志暕,两《唐书》传附《彭王元则传》后。小传此述,所本何籍,待考,但误。检《旧唐书·彭王元则传》云:“彭王元则,高祖第

①曹邺:《梅妃传》,《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影印。

···试读结束···

  •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以上内容仅限用于学习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本站内容来自网络收集整理或网友投稿,所提供的下载链接也是站外链接,版权争议与本站无关。您必须在下载后的24个小时之内,从您的设备中彻底删除上述内容。如果您喜欢该程序和内容,请支持正版!我们非常重视版权问题,如有侵权请邮件与我们联系处理。敬请谅解!邮箱:121671486@qq.com,微信:diqiuren010101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