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对作法》(民国)蔡东藩著;崔人元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时间: 2022-05-08 17:23:40  7 epub epub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图书名称:《联对作法》

【作 者】(民国)蔡东藩著;崔人元编
【丛书名】传统文化修养丛书
【页 数】 521
【出版社】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2019.01
【ISBN号】978-7-5439-7757-0
【价 格】85.00
【分 类】对联-创作方法
【参考文献】 (民国)蔡东藩著;崔人元编. 联对作法.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19.01.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联对作法》内容提要:

本书讲解对联写作,但结构宏大、分类详尽,介绍比较全面细致。全书总体为三部分,一是对联基本知识和一般写作技巧;二是各类对联的举例介绍及相关写作技巧;三是对联用语,按字数分类排比,抓住了学习对联写作入手的对对子,有循序渐进之功。就篇幅和质量来说,这是有关对联写作为经典的名著,在当时颇受欢迎,对于今天人们学作对联仍然不乏借鉴学习意义。

《联对作法》内容试读

卷一体制

绪言

联对一门,谐偶文之变体也。谐偶文始于诗赋。古人之作诗赋也,只以声韵为主,未尝专尚对仗。至唐以律诗、律赋取士,于是谐偶兴焉。俪青骈紫,判白妃红,文字之中,含有一种美术,殆未始不足观者。厥后或拟诗一联,帖于门楹,称为“楹帖”,亦号“楹联”。相传五季时,蜀未归宋之前一年,岁除日,蜀主令辛寅游题桃符版于寝门,嫌其词未工,自命笔云:“新年纳馀庆,嘉节号长春。”斯实为楹联之滥觞。宋代文士,亦仿行之,如苏文忠(轼)、真文忠(德秀)及朱文公(熹)之楹联,久已脍炙人口。元、明以后,作者尤夥。近如庙堂祠宇、殿阁楼台、官署家园、商场工肆,均悬楹联以代标识。至若庆贺弔挽,尤视联对为必需品;即投赠谐谑,亦多有以联对达意者。一般士子,类能撰述。上焉者信手拈来,都成妙谛;下焉者苦心凑集,亦自成章:优劣虽分,体裁固不失耳。

自学校创设以来,课程杂沓,无暇专习国文,目未睹经史,口未辨音韵,有执联对以相属者,彼且膛目不知所答。小学诸生无论矣,即卒业中学者,亦多敬谢不敏;间或勉强应命,非出诸抄袭,即难免荒唐。吾不意学风至此,竟如普通应酬之联语,亦几成为广陵散也!(近时白话文盛行,或有白话联对之作。窃谓以白话属对,

联对作法

较文言为尤难,但吾所见之白话联对,徒为白话文,无联对之规律;其能以白话为联对者,仍非名手不办。)坊间如《楹联丛编》、《联语汇选》诸书,陆续印行,非不足供世人之摹仿。顾以语湛然有识之文士,则触类旁通,获益匪浅;以语茫乎若迷之学生,则一知半解,贻误反多。不佞忧之,特编辑是书,弁以联对之体制,继以联对之材料,终以联对之类列。凡能作联语者,可藉供考证,不嫌辞烦;未能作联语者,可逐节观摩,容易领悟。一隅三反,意在斯乎?爱就管见所及,依次述之。

联对之体制,大别为三:一日谐音,二日偶句,三日修词。

谐音

“谐音”云者,即所谓“调平仄”是也。字音有平、上、去、人之分。上、去、如三音,统括之日“仄声”。律诗初步,首尚谐音。如唐人之五律、七律,每句间皆有一定之平仄,不得随字杂凑,应用平声者误羼仄声,应用仄声者误搀平声。联对一门,虽不若诗律之谨严,然以五字为句、十字成联,或以七字为句、十四字成联者,大半与律诗相类。

例如昔人作春联云:

阳和辉大地,

OOO△△,

瑞气蔼重门。

△△△O○.

远山含紫气,

△O○△△,

芳树发春晖。

O△△OO。

四序开新律,

△△O○△,

卷一体制·谐音

3。

三阳应庆期。

00△△0.

城关千门晓,

0△○0△

河山万簇春。

O0△△O.

首联上句“阳和辉”三字为平声,“大地”二字为仄声,是为:平平平仄仄;(上例字音属平声者,旁用画“○”;属仄声者,旁用直“△”。下文仿此。)下句“瑞气霭”三字为仄声,“重门”二字为平声,(“重”字训作重叠之重,应读平声。)是为:仄仄仄平平。平偶仄,仄偶平,规律固如是也。次联与首联相类,第“远”字属仄声,“芳”字属平声。首句为:仄平平仄仄;次句为:平仄仄平平。是为变例之一。第三联上句,“四序”二字为仄声,“开新”二字为平声,“律”字为仄声,是以两仄声字起首,统句为:仄仄平平仄。下句,“三阳”二字为平声,“应庆”二字为仄声,(“应”字训作会应之应,当读仄声。)“期”字为平声,是为:平平仄仄平。末联与第三联相类,唯首句“城”字属平声,对句“河”字仍以平声作对,是亦一变例也。(按:五言诗律首句可用:平仄平平仄,次句必须:平平仄仄平。联对亦如之。)凡作五言联对,除集古、仿古外,只此二例。(集古、仿古格式见下文。)若首句煞脚字用仄声,末句煞脚字用平声,尤为一定不易之体裁。‘近有故作倒装者,究嫌未合,不宜效也。

其以七字成句、十四字成联者,例如昔人作书室联云:

千江练色明书幌,

OO△△OO△,

万壑松风卷翠涛。

△△○O△△O.

文成蕉叶书犹绿,

OOO△OO△,

吟到梅花句亦香。

O△OO△△O。

。4

联对作法

每欲闲谈闻客至,

△△OOO△△,

方思小饮报花开。

OO△△△OO.

闭户只容风入幕,

△△△OO△△,

开窗惟许月临轩。

OOO△△OO.

首联上句为:平平仄仄平平仄;下句为:仄仄平平仄仄平。第

三联上句为:仄仄平平平仄仄;下句为:平平仄仄仄平平。凡作七言联对者,以此二体为常例。次联与首联相类,唯首句“蕉”字属平声,对句“吟”字属平声,此为变例之一。末联与第三联相类,唯首句“只”字属仄声,对句“惟”字属平声,此为变例之二。律诗中向有“一三五不论”之说。“一三五”者,第一字、第三字、第五字是也;“一三五不论”者,每句间只一、三、五字音,应仄不妨作平,应平不妨作仄也。(七言诗有此俗谈,五言则否。)凡作

七言联对者,除集古、仿古外,大率准此。

集古如:

虽然在城市,

幸不碍云山。

一庭之内有至乐,

六经以外无奇书。

右二联以古句作对,谓之“集古”。虽平仄不谐,无嫌也。其有不用古句,而句法排齐如古文者,吾无以名之,名之日“仿古”。例如:

藏古今学术,

聚天地精华。

···试读结束···

  •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以上内容仅限用于学习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本站内容来自网络收集整理或网友投稿,所提供的下载链接也是站外链接,版权争议与本站无关。您必须在下载后的24个小时之内,从您的设备中彻底删除上述内容。如果您喜欢该程序和内容,请支持正版!我们非常重视版权问题,如有侵权请邮件与我们联系处理。敬请谅解!邮箱:121671486@qq.com,微信:diqiuren010101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