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西方艺术哲学电子书免费版|百度网盘下载

时间: 2022-05-06 08:22:18  8 美学 美学 艺术的起源

编辑评论:

本书主要讲:“艺术”概念的历史变迁;几种主要的当代西方艺术理论;艺术创作和各种艺术的不同存在方式;解释为再创造;艺术作品和审美体验;判断标准;艺术是进化的。

当代西方艺术哲学电子书

摘自原文

第一章“艺术”概念的历史性变化

第 1 部分:从古希腊到文艺复兴

从历史的历时来看,“艺术”这个词并不具有静止不变的特征。在今天的符号学术语中,它只是一个“浮动的能指”;从共时性的角度看,诗歌、音乐、舞蹈、绘画、雕塑、戏剧、建筑等主要艺术形式从一开始就是在不相关的情况下产生的。因此,“艺术”的概念就像一根电缆,由许多不同的电线组成,每根电线都有自己的特殊历史,并连接着自己遥远的过去。

希腊人对“艺术”的看法与我们想象的大相径庭。他们有着如此高超的雕塑艺术,但当时的雕塑显然被排除在了神灵的管辖范围之外,缪斯们从不问形状。艺术。 @即使是大家熟悉的“模仿”概念,原本也不是指造型艺术中对形象的模仿,而是指巫师在对狄俄尼索斯的崇拜中通过舞蹈、音乐和诗歌的背诵来模仿神意。模仿,只是后来,才被用于造型艺术。这种崇尚诗歌、贬低造型艺术的艺术一直延续到16世纪的文艺复兴时期,被彻底逆转。

关于作者

朱迪,1935年生于浙江平湖,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著名美学家。退休后从事油画创作。着有:《审美问题》,朱棣,陕西人民出版社,1982; 《艺术的起源》,朱棣,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 《艺术的起源》,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修订版); 《当代西方美学》,朱棣,人民出版社,1984; 《原始文化研究:对审美问题的思考》,朱棣,三联出版社,1988; 《当代西方艺术哲学》,朱棣,人民出版社,1994;信仰时代的文明:中西文化的融合与差异,朱棣,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靳尚谊、朱棣、曹义强《当代中国油画集》,山东美术出版社,2000年。

当代西方艺术哲学PDF预览

目录

顺序

第一章“艺术”概念的历史性变化

第 1 节从古希腊到文艺复兴

第二节 17-18世纪现代艺术体系的形成

第三节从各种现代艺术分类体系看艺术概念的模糊性

第四部分:前卫艺术的挑战

第 5 节 艺术可以被定义吗? “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之争

第二章:西方当代艺术的几大理论

第 1 节艺术作为符号系统,D.D.纳尔逊古德曼

第 2 节艺术作为一种行为——D�D Nicholas Walter Storriff

第 3 节作为惯例系统的艺术:D.D.乔治·迪基

第 4 节:关于 D​​.D. 的艺术观的“历史主义”。杰拉德·莱文森

第 5 节“文学美学”,作为一种特殊艺术形式的文学——D�D Stein Haugen Olsen

第三章艺术创作与各种艺术的不同存在模式

第一节艺术创作是一种无形的心理事件

第二部分:媒体材料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

第 3 部分:技能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

第四节未被“后现代主义”颠覆的当代建筑

第 5 节舞蹈和音乐表演中的创造性问题

第六节“形象”概念新探

第7节艺术作品的身份

第 4 章解释为娱乐

第一节解释学的历史

Section 2 解读为对作者原意的超越——D�DH。 -G。伽达默尔

第三节作者对初衷的追求。德. D. 赫希

Section 4 本文作为要播放的乐谱,D.DH。 R·尤斯

第 5 章不定的召唤,D.D.沃尔夫冈·伊瑟

第六节“一”与“多”的统一

第五章艺术作品与审美体验

第一节艺术品作为审美体验的主要对象

第二节审美体验的各种构成因素分析

第三节“审美态度”两种观点的对立

第四节“审美态度”的心理基础

第五节“理论框架”在心理安定中的作用

Section 6 为什么音乐“悲伤”

第6章艺术价值判断标准

第一节“美”的衰落对艺术价值的影响

第二节审美判断的客观有效性

第 3 节什么是“审美特质”

第四节“美”作为艺术品的主要价值

第 7 章是艺术的演变

第一节:“进化”概念对艺术的适应性

第二部分:关于艺术演变的两种对立观点

第三节:反“西方文化中心论”与文化相对主义

第四节艺术的堕落与“艺术的消亡”

后记

名称翻译比较

原序

顺序

在西方美学史上,艺术与美学的关系一直被视为从属关系,即美学包含艺术哲学,艺术哲学从属于美学,是美学的组成部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从属关系在今天已经名存实亡。作为一种当代潮流,艺术哲学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与过去相比,艺术哲学和美学的重要性正在发生逆转。今天,几乎所有的西方美学作品都将艺术问题放在首位,即使美学家还在以美学的名义写书,他们所写的往往是一种艺术哲学或与之相近的东西。这是什么原因?原因之一是人们对自然美的兴趣大减,美的玄学失去了往日的热情。甚至有人说,传统美学把美作为审美研究的主题,让人误入歧途,导致审美的呆板。 ①

这个堪称“美学哲学化”的重大历史转折点,始于黑格尔。当代,“一种压倒性的趋势是艺术对自然美的压倒性占据。自黑格尔以来,我们很难发现美学家会比过去更加关注自然。” ②

虽然黑格尔长期以来一直认为美学研究的真正对象是艺术哲学,但他

对自然美的研究并没有完全放弃。谢林不同。在《艺术哲学》中,他认为艺术远比自然更直接,能够使人类了解其精神世界中最美好的事物。当自然以艺术为媒介时,自然的灵魂就在艺术之中。变得更加清晰。难怪有人说,自谢林发表《艺术哲学》以来,美学逐渐将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了艺术研究上,“这种排他性的倾向基本上暂停了对自然美的系统研究”。 ①

黑格尔和谢林发起的变革被越来越多的美学家所接受,并在许多方面得到发展。 1867年,乔治·W·萨姆森(George W. Samson)明确提出自然美缺乏理性,不适合作为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的主张。 ② 这种说法在 J.L. Austin 的明星中演变为警告,与其为日落美景寻找理由,不如研究牛奶罐的形状。

美学对艺术哲学的倾向有其被动的一面,因为任何学科的研究人员都希望将自己的工作建立在脚踏实地的基础上,而传统美学则力求将学科建立在对形容词,其实是为了审美穿着“玻璃鞋”,看似提升审美,实则空虚。

Baumgarton 的弟子 Franz Hemsterbu-

is) 曾经这样定义美:“美是事物本身的一种品质,它能使事物在最短时间内向人类智能诱发大量的想法。” 8 但很快就会发现,最能激发思想的是思想。艺术本身就是一种观念,即使就观念的深度和广度而言,艺术也是天生无法比拟的。

  •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以上内容仅限用于学习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本站内容来自网络收集整理或网友投稿,所提供的下载链接也是站外链接,版权争议与本站无关。您必须在下载后的24个小时之内,从您的设备中彻底删除上述内容。如果您喜欢该程序和内容,请支持正版!我们非常重视版权问题,如有侵权请邮件与我们联系处理。敬请谅解!邮箱:121671486@qq.com,微信:diqiuren010101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