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学习运动研究》成林萍作|(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时间: 2022-05-05 13:50:45  12 epub epub 马克思主义

图书名称:《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学习运动研究》

【作 者】成林萍作
【页 数】 162
【出版社】 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 2021.02
【ISBN号】978-7-5638-3169-2
【价 格】39.00
【参考文献】 成林萍作. 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学习运动研究. 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21.02.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学习运动研究》内容提要:

本书通过对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运动的研究,探讨了马克思主义学习运动的社会背景、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及学习特点,分析了中共领袖群体和延安知识分子群体对马克思主义学习运动的贡献,总结了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学习运动的经验,以期为鉴往知来,存史资政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学习运动研究》内容试读

第一章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

学习运动的社会背景

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学习运动的顺利展开与推进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条件:中国共产党肩负的革命任务、“建设大党”的自我要求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对马克思主义学习运动提出了现实要求;具备较高理论素养的中共领袖群体、延安知识分子群体的积极贡献和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的巩固,为马克思主义学习运动的开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一、完成抗日民族战争的革命任务是开展学习运动的现实要求

延安时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特殊阶段,国内外形势和社会矛盾异常复杂尖锐。在这样的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学习运动的开展与中国的革命进程密切相关,是应对抗战爆发后复杂局势、完成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革命任务的需要。

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根源在于日本帝国主义的扩张要求和日本军国主义势力的猖獗。自1868年明治维新开始,日本就制订了一个向外侵略扩张的计划,立足于用武力侵略和吞并朝鲜、中国等亚洲周边国家,这就是妄图称霸亚洲、征服全世界的“大陆政策”。1927年7月,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在东方会议上向天皇呈送的密奏中披露了他们的征服战略计划,“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倘支那完全可被我国征服,则其他如小中亚细亚及印度南洋等,异服之民族必畏我敬我而降于我”,“掌握满蒙权利,乃是第一大关键也”。奏折还提出,“明治大帝遗策的第一期征服台湾,第二期征服朝鲜,均已实现”,“第三期是吞并满蒙、征服中国全土”。①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征服中国大陆的第一步,也是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起点。“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成立伪“满洲国”,攫夺了

①易显石,等:《“九一八”事变史》,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37页。

1

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学习运动研究

东北许多权益。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华北,阴谋策划华北五省自治,加紧了在华侵略步伐。1937年“七七”事变开始的全面吞并中国的侵略行动,暴露了日本把中国变为其独有殖民地的野心,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难关头。因为日本帝国主义肆意扩大侵略,中华民族与日本帝国主义的矛盾已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阶级矛盾依然尖锐存在着,但要服务于主要矛盾而退居次要地位。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并存,共产党和国民党两个领导中心并存,形成较为复杂的局面。

尽管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影响到了国民党政府的统治和利益,但国民党为一己之私却迟迟下不了抗战的决心。1931年8月22日,蒋介石在南昌讲话中曾说:“中国亡于帝国主义,我们还能做亡国奴,尚可苟延残喘,若亡于共产党,则纵为奴隶而不可得。”①1936年7月,蒋介石在国民党五届二中全会上说:“从去年11月全国代表大会以后,我们如遇有领土主权再被人侵害,如果用尽政治外交手法,而仍不能排除这个侵害,这就是我们不能容忍的时候,到这个时候,我们一定要做最后之牺牲。”但又说,“并未到达绝望时期”,“并未达到最后关头”。②面对“九一八”事变后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和全国人民呼吁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呼声,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逼蒋抗日,以使国民党政府的对日政策向抗战的方向转变。国民党政府在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面前,鉴于自身统治面临的危机开始进行抵抗侵略的准备,但同时仍然没有完全放弃对日本的幻想,比如希望把“七

七”事变限制在“地方事件”的范围内等。总体来看,从“九一八”事变到“七七”事变,国民党政府对日本步步紧逼的侵华战争采取的基本上是一种妥协退让政策。“七七”事变后,对日本的进攻仍是若明若暗,或战或和举棋不定。

面对这种复杂的局势,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一方面积极地进行抗日参战的准备,一方面努力促成国民党蒋介石彻底转变政策下定全国抗战的最后决心。1936年9月,中国共产党先后发出《关于逼蒋抗日问题的指示》和《关于抗日救亡运动的新形势与民主共和国的决议》,明确指出,目前中国人民的主要敌人是日本帝国主义,所以把日本帝国主义与蒋介石同等看待是错误的,“抗日反蒋”的口号也是不适当的。1937年7月18日,延安召开市民大会,毛泽东到会讲演。据当时报纸记载:“演词激昂,听众均摩拳擦掌,热血沸腾,愿赴抗日战场,与日寇决一死战。”③毛泽东针对国民党内的妥协倾向指出,日

①荣孟源:《蒋家王朝》,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81年版,第51-52页。

②张其胸:《先总统蒋公全集》第1册,台北: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出版部1984年版,第1018页。

③《新中华报》,1937年7月19日。

2

第一章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学习运动的社会背景引■

本对华的基本方针就是建立所谓的“东亚新秩序”,也就是灭亡中国,把中国变为它的附属地、殖民地。国民党以为靠对日妥协而不经过持久抗战就可以让日本让步,只能是幻想。他表示,中国共产党人愿同国民党人和全国同胞

一道为保卫国土流尽最后一滴血,实行坚决的抗战。在亡国灭族的紧急关头,中国共产党向国民党大声疾呼:“立即停止内战,组织全国的抗日统一战线,发动神圣的民族自卫战争,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进攻,保卫及恢复中国的领土主权,拯救全国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①

1937年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直接威胁到国民党统治集团的心脏地区和英、美等国的在华利益,蒋介石感到如再不进行全国性抵抗则自身统治难以维持。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9月23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以国共两党合作为标志的全民族共同抗日的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对于《宣言》的发表和蒋介石的谈话,毛泽东给予高度评价。他指出:“这在中国革命史上开辟了一个新纪元。这将给予中国革命以广大的深刻的影响,将对于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发生决定的作用。”②同时指出,此时的统一战线还不是一个坚固的统一战线。

随着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中国共产党公开、合法地登上中国的政治舞台,成为全国群众性的政党,并将在更为复杂的斗争环境中去迎战一切困难与阻力。面对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如何理解当前中国革命的性质和任务,如何看待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处理民族斗争与阶级斗争的关系,怎样实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等等,是每一个党员干部都迫切需要学习的。“党内教育问题,现在特别重要。在思想上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武器武装全党同志,是党目前争取民族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的最主要的任务,必须使全党同志了解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重要,养成学习理论的兴趣,只有这一武器能够使我们在各种复杂的环境下,正确地解决问题,而不犯严重的错误。”③全党只有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并以此指导抗日战争中的问题,才能够取得这一战争最后的胜利。可见,全体党员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学习,正是为了使中国共产党更加民族化,更加适合抗日救国的需要。

①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1册,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77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64页。

③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0册,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5年版,第263页。

3

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学习运动研究

二、总结经验教训、统一全党思想,是开展学习运动的出发点

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政党,但在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上,早期的中国共产党并没有解决好这个问题,有过“左”和右的沉痛教训。党内接连出现的“左”、右倾错误,特别是“左”倾错误的最根本原因在于,全党理论准备不足,不能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因此,进行党内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提高党员的理论水平、统一全党思想,成为中国共产党面临的迫切任务。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离不开共产国际的指导和帮助。共产国际存在的24年(1919一1943年)间,中国共产党作为共产国际的支部接受它的直接领导。共产国际二大通过的《加人共产国际的条件》规定,凡是加入共产国际的各国党都必须执行共产国际代表大会及其执行委员会的一切决议。但是由于地缘与国情的原因,共产国际在指导中国革命过程中,没有充分的经验,还不能充分认识中国革命的规律,不了解或者说不很了解中国社会、中国民族和中国革命的规律,一度出现将十月革命的经验模式化、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的错误。再加上那时的中国共产党刚刚成立,还处于幼稚期,许多党员干部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缺乏科学的认识和把握,对主观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没有足够的认识:政治斗争经验缺乏,不能独立自主地思考和解决中国革命问题,也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这些原因导致中国共产党在早期的革命斗争中,接连犯了陈独秀的右倾和瞿秋白、李立三、王明的“左”倾错误,令中国革命遭受重大损失。

首先是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任总书记,陈独秀错误的最集中体现就是“二次革命论”。他认为,中国工人阶级不能领导民主革命,资产阶级是理所当然的民主革命的领导者,无产阶级不过得着

一些自由与权利。“共产党取得政权,乃是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事。”①正是受到“二次革命论”和共产国际的影响,大革命后期陈独秀放弃无产阶级的领导权和对武装力量的控制权,使得革命群众不得不赤手空拳面对敌人的屠杀,最终导致大革命失败,革命进入低潮。土地革命斗争中,中国共产党奋起反抗,进行了多次武装起义,建立起数十块革命根据地,尤其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符合中国实际的正确革命道路,并最终形成“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革命态势。但

①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1卷,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2年版,第252页。

4

第一章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学习运动的社会背景引圆

是由于当时党内某些领导人的急于求成心理和错误冒险思想,再加上苏联的盲目指挥,我们在土地革命时期又犯了三次“左”倾错误。第一次是瞿秋白“左”倾盲动主义错误,在共产国际“不断革命”的错误观点影响下到处冒险组织工人罢工,组织城市武装暴动,给党和革命带来巨大损失。第二次是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错误,他过高估计国内革命形势,企图通过中心城市武装暴动进而夺取全国政权,结果白区的党组织遭到了毁灭性破坏,革命受到严重挫折。第三次是王明“左”倾教条主义错误,持续四年之久,影响最大、危害最深。国统区的地下党组织几乎全部损失,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进行长征。

在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中,“左”倾错误是党成熟和夺取胜利最主要的障碍之一。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遵义会议,“左”倾错误路线在党内的统治时间相当长,始终没有得到根本纠正。对此刘少奇曾总结道:“中国党有一极大的弱点,这个弱点,就是党在思想上的准备、理论上的修养是不够的,是比较幼稚的。因此,中国党过去的屡次失败,都是指导上的失败,是在指导上的幼稚与错误而引起全党或重要部分的失败,而并不是工作上的失败。”①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到,要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必须要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不断提高全党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只有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才能克服错误思想在党内的影响。

共产国际七大是共产国际最后一次代表大会,总书记季米特洛夫在大会上提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应该建立反法西斯人民阵线,并要求各国共产党从本国实际出发建立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统一战线。各国共产党“在学习马列主义基本原理时,必须实际研究本国无产阶级斗争的各种根本问题,以便以后回去做实际工作时,能够独立地把握方向,能够成为独立的实际组织者,能够带领群众同阶级敌人进行战斗”。②根据共产国际七大精神,中国共产党不再简单照搬苏联共产党的工作方法,逐步放弃对各种外部指示的教条主义态度,开始探索适合中国革命自身特点的路线方针政策。随着日本侵华步伐加剧,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成为国共两党共同的任务。在与国民党合作问题上,以毛泽东、张闻天为代表的一部分中共领导人反复强调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问题。他们认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后,党内一些同志常常只看到统一的方面,没有看到不统一的方面,忘记了国共两党斗争,轻信国民党,党内右倾投降主义的危险可能要成为党内的

①《刘少奇选集》上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220页。

②中央党史研究室:《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文献资料选辑(1931一1937)》第17册,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7年版,第103页。

5

···试读结束···

  •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以上内容仅限用于学习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本站内容来自网络收集整理或网友投稿,所提供的下载链接也是站外链接,版权争议与本站无关。您必须在下载后的24个小时之内,从您的设备中彻底删除上述内容。如果您喜欢该程序和内容,请支持正版!我们非常重视版权问题,如有侵权请邮件与我们联系处理。敬请谅解!邮箱:121671486@qq.com,微信:diqiuren010101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