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简史英汉双语pdf在线阅读高清完整版|百度网盘下载

时间: 2022-05-04 22:20:17  17 《中国哲学简史》 《中国哲学简史》 杨朱

编辑评论:

英汉对照,了解中国思想文化名著。

英汉中国哲学简史pdf在线阅读

编辑推荐

1、新的英汉版完美呈现冯友兰先生的英文原文和赵福三先生的精准翻译。

2、补充英文原版编辑提供的学术价值参考书目,中文版译者后记。

3、朴槿惠:在困难时期,中国著名学者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是我重拾内心平静的人生灯塔。

《中国哲学简史》包含了正直、坚强的人类道德和智慧以及战胜这个混乱世界的教义。

简介

《中国哲学简史》是1946年至1947年冯友兰受聘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讲授中国哲学史课程时起草的,1948年由麦克米伦出版本书20万余字,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了中国几千年的哲学史。它不仅成为世界多所大学中国哲学的通用教材,也成为许多西方人了解中国思想和文化的入门书籍。本刊为英汉对照,中译本采用赵福三本。

关于作者

冯友兰(1895-D1990),字志生,河南唐河人。哲学家,哲学史家。先后就读于北京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来自哥伦比亚大学。 1928年起任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主任,文学院院长,校董会主席。抗战时期,任西南联大哲学系主任、文学院院长。 1952年至今,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

主要著作有《中国哲学史》、《新理学》、《新世论》、《新世贤》、《新元人》、《新元道》、《新知言》、本书编为《三松堂全集》。

中国哲学简史pdf预览

目录

内容

作者的序言 vi

作者序

1、中国哲学的精神

中国哲学精神

2、中国哲学的背景

中国哲学背景

3、学校的起源

大师的起源

4、孔子,第一老师

孔子:第一老师

5、墨子,孔子的第一个反对者

墨子:孔子的第一个对手

6、道家第一阶段:杨楚

道家第一阶段:杨朱\

7、儒家的唯心之翼:孟子

儒家唯心主义:孟子

8、名校

名人

9。道教第二阶段:老子

道教第二阶段:老子

10。道家第三阶段:庄子

道家第三阶段:庄子

11.后期墨家

后期墨家

12.阴阳学派与中国早期宇宙论

阴阳家族与中国早期宇宙起源

13.儒家的现实之翼:HS?N TZU

儒家现实主义:荀子

14、韩非子与法家学派

韩非子与法家

15、儒家形而上学

儒家玄学

16、世界政治和世界哲学

治国理天下的哲学命题

17.汉帝国理论家:董仲舒

大汉理论家:董仲舒

18.儒家的崛起与道家的复兴

儒家的兴起与道家的兴起

19.新道教:理性主义者

新道家:崇尚理性的玄学

20。新道教:感伤主义者

新道家:开明的风格

21.中国佛教的基础

中国佛教的基础

22、 H'ANISM:沉默的哲学

禅:微妙的哲学

23.新儒家:宇宙论者

新儒家:宇宙学家

24.新儒家:两个学派的开端

儒学的更新:两个学派的开始

25、 .新儒学:柏拉图学派

新儒家:崇尚柏拉图思想的新儒家

26、新儒家:普遍思想的学校

儒家更新的另一个派别:宇宙心理学

27、西方哲学导论

西方哲学的介绍

28、现代世界的中国哲学

现代世界的中国厕所哲学

编者英文介绍

编者简介

评论

注意事项

参考书目

后记

精彩的原文试读

陆道第一阶段:杨朱

《论语·先文》一章记载,孔子周游世界时,遇到了许多“遁世”的“隐士”。这些隐士讥讽孔子对世界的奉献,但一切都是徒劳的。其中一位名叫陈门的隐士称孔子为“明知不可能而做到的人”(《论语先文》第41节)。孔子的弟子子路为他的老师辩护说:“不做官就没有义,长幼不应该废,君臣的义不应该废。就这样吧。想要净化自己的身体,就乱了阵脚。” (《论语·微子》第七节)

● 早期道教与隐士

这些隐士是“净化”的个人主义者。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又是失败主义者,他们认为世界是腐败和绝望的。 《论语》第六节有一位隐士对孔子弟子说:“风起云涌者皆在世间,谁能改变他们呢?” (意思是,世界如滔滔洪水,谁能改变?)这些人远离尘世,逃离山林,早期的道教大概就是从他们身上出现的。

然而,由于普通隐士“远离尘世”,“想要净化自己”,他们不再关心社会​​对他们的评价,也不为自己辩护。早期的道士在隐居之后,给出了一套生活方式的原则,其中杨朱最为突出。

杨朱的生卒年月不详,但人们普遍知道他生活在墨子(约公元前479年至公元前381年)和孟子(约公元前371年至公元前2年)之间(1989年至1989年) ,《墨子》一书中从未提到过杨朱,而在《孟子》一书中,杨朱已经是名家,就像墨子一样。 《孟子·滕文公章句》第九节说:“杨朱墨斋之言,遍天下,天下之言不属杨,而属墨。”道家著作《列子》中有一章《杨朱》《列子》,一直被认为反映了杨朱的哲学思想,但当代学者大多认为《列子》是假书,杨朱的思想在《列子》往往与杨朱早期作品中记载的思想不一致,其论点主要是一种极端的享乐主义。 (因此福尔克教授关于杨朱的著作被命名为“杨朱的天堂”。)在早期的著作中,我们看不到杨朱是享乐主义者的任何地方。遗憾的是,我们只能从其他著作中汇编杨朱的思想和言论,而不能将它们编成一章。

●杨朱的基本思想

《孟子·心心》第二十六句说:“孟子曰:‘扬子为我,拔毛利天下,不为之’。”芬兰·卜尔”,云:“阳生自贵。”另一本书《韩非子》公元前三世纪,《仙学》一章说:“今人于此,义不入危城,亦不至处。兵不改其毛。身怀世间大福……从轻物重生的人。”公元前二世纪,《淮南子·比伦训》说:“整体为真,形非物积。杨子之立。”

以上引述《吕氏春秋》,其中“杨生”,据当代学者考证,即为杨朱。 “我不想在天下大赚一笔”也应该指杨朱或他的追随者,因为当时我们不知道除了杨朱一派之外还有谁担任过这样的职务。把这些材料放在一起,可以看出杨朱的基本思想有两个:一是“人人为自己”,二是“从轻物重生”。这与墨子的“大爱”理念截然相反。

《韩非子》中说杨朱“不改毫毛以利天下”,《孟子》中说杨朱“拔毛利天下,不做”,两者的意思也是有区别的。后者是杨朱“人人为己”的思想,前者是杨朱“轻生重生”的思想,但两者与杨朱的基本思想是一致的,是一致的。理论的两个方面。

●杨朱思想举例

杨朱在上述两方面的思想实例,可见于道家文献。 《庄子》第一章有一个故事,传说中的圣王尧想将皇位传给一位名叫许攸的隐士。徐友不服,道:“子主宰天下,天下早已被主宰。而我还是替子,我是名吗?名是真客,我是不是客人。” ? 鹪鹩窝在深林。只有一根树枝;老鼠喝河水,却满了。回王爷吧,我与世界无关!”瑶想白白把世界给虚幽,虚幽却不想要。当然,如果许攸为了改变世界,非要拔掉小腿上的一根毛,他就更不情愿了。这正是韩非子笔下的杨朱形象。

《列子》还有一个故事,叫杨朱,说:“鸟问杨朱,说:‘你拔掉子孙的一根头发,帮助第一代,你怎么办? ?杨子曰:“世间不值一毫”大夫子之心,求你说,若有人入皮得万金,万一呢?说:“做吧。”孟孙阳说:“如果有遣散费,如果你能得到一个国家,你儿子会做的。嗯?”鸟儿沉默了片刻。孟孙阳说:“一根毛小于皮,皮小于一个结,所以保存它。但是,一根毛堆积成皮,皮就堆积起来。”结成一个结。一个东西怎么可以这么轻?'”这是杨朱思想的另一个方面的例子。

在《列子·杨朱》一章中,还记载着杨朱说:“古时候,失一分钱,不利于天下。世界,但世界将统治。”我们不能肯定这是否真的来自杨朱,但它很好地概括了上述理论和早期道家政治哲学的两个方面。

●老庄作品中的杨朱思想

从《老子》一书和《庄子》的几章,以及《吕氏春秋》中,可以看到对杨朱思想的评论和反思。在《吕氏春秋》一书中,有一篇《孟春霁:冲霁》,文中说:“我有我有生有,益我也大。论其高贵。和自卑,爵位是皇帝的儿子,不能相提并论;就其重要性和财富而言,不能轻易改变;就其安全和保障而言,它是黎明失去的,但它会一辈子都不能重来,这三件事,是道士要小心的。”这段话解释了人为什么要轻而易举重生。如果一个帝国失去了,还有机会重获它,但如果一个人死了,他就无法复活。

在《老子》一书中,也有这个想法。例如,《道德经》第十三章说:“以身为世,则可送世;以身为世,则可托天下。 "它比世界更有价值,这样的人可以把世界托付给他;如果一个人爱惜自己多于渴望世界,他可以将世界托付给他。又如《道德经》第四十四章,曰:“名与身,何为相?身与财,何为多?”这些都是从轻物重生的想法的体现。

《庄子》第三章《养生法师》云:“善无近名,恶无近刑。命主相信经能护身,能生。一生一世,能养亲,能过一生。”这也符合杨朱的思想。按照早期道家的说法,这是终生避免伤害的最好方法。如果一个人的行为如此堕落,以至于受到社会的惩罚,他当然不能活一辈子。但是,如果一个人的社会名声太好,那也不是一辈子的好事。 《庄子》第四章《人间》云:“山木自足,膏火自煎。桂可食,故斩之;漆有之,故斩之。”如果一个人有才华和有用,那么他的命运将与月桂和漆树一样。

因此,在《庄子》一书中,我们看到其中赞美“无用”。 《人间天下》里有一棵高大的橡树,因为木头松散无用,所以工匠们没有砍伐它。大树拓蒙对人说:“一直以来,我一直致力于只做无用,有几次差点死去,现在成功达到了无用的目的,对我来说,这是最大的采用。” 《天下》一章末说:“人人皆知有用之用,却无人知无用之用。”无用是人生之道。一个懂得人生之道的人,不仅不能做太多的恶,更不能做太多的善。他只能介于善与恶之间,有用与无用。

● 道教发展

这一章,我们看到的是先秦道家思想的第一阶段。先秦时期道家思想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杨朱为代表。老子的著作大多代表了第二阶段。 《庄子》大部分是第三阶段,也是最后阶段。之所以说“老子书多”、“庄子书多”,是因为老子书中也混杂了道教的第1、三阶段;夹杂着道家第1、二阶段的思想。这两部作品与中国古代的许多其他作品一样,是该学派的演讲著作的汇编,而不是任何个人的作品。

道家哲学的出发点是保命不伤。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杨朱的做法是“逃跑”。这是隐士的惯常做法:逃离社会,逃离山林,希望自己不会沾染世间的污秽。然而,人间的世界是如此的复杂,无论人如何逃避,都难以彻底摆脱其中的罪恶与污秽。因此,“逃跑”无法达到目的。

《老子》一书中的大部分论述都试图展示宇宙万物变化的规律。在这些道家看来,虽然事物是千变万化的,但在各种变化的背后,事物的演化规律是不变的。如果人们了解这些规律,并按照这些规律安排自己的行动,就可以使事物的演变对自己有利。这是先秦道家思想发展的第二个阶段。

即便如此,人们还是觉得自己的生命受到威胁。无论自然还是人类社会的变化,总有不可预见的因素。所以,无论一个人如何保护自己,都难免会受到伤害。这就是《老子》第13章“我有重病,是有身,无身何苦”之叹的由来。这一思想在《庄子》一书中得到进一步发展,成为“平等万物,一死一生”的思想。它意味着从更高的角度看待自己和外部世界,生死攸关。从这个更高的角度来看事物,一个人可以超越自己之外的世界。这是另一种形式的“逃”,不是从世俗社会逃到山里,而是从这个世界逃到另一个世界。这是古代道教的第三阶段。

《庄子》的《山林》一书中有一个故事很好地说明了这种思想。

“庄子在山里走着,看见一棵枝叶茂盛的大树,伐木人拦住了,不接。问为什么,他说:‘没什么用。’日期和年份。'

“师父从山里出来,住在老人家。老人高兴,吩咐叔子杀了雁,煮了。叔子问:“一个会唱歌,一个会。” t,请杀了他?师父说:‘杀了不能叫的人。’

“明天弟子问庄子:‘昨天山里的树还不够好,死了;今天,师父的鹅坏了,死了。先生,你在哪里?’

”庄子笑曰:‘周将军在好与坏之间,好与坏之间,似有不同,故累。不是。'"

p>

接下来,庄子说,如果一个人漂浮在道德之上,他就漂浮在万物的初始状态中。

这个故事的第一部分是关于杨朱的保命论,第二部分是关于庄子的理论。 《养生师》一章中提到的“作恶”和“善恶之间”,就是《养生师》一章中提到的“命主思经”,就是走中庸之道。 .但是,如果一个人不能从更高的角度看世界的事物,这些方法都不能拯救一个人免于灾难。为了从更高的角度看世界上的事物,没有自1、可以说,早期的道家思想是从私开始的——即有我——在后来的发展中,“私”被颠倒了,被否定了。

媒体评论

在我最困难的时期,让我回到内心平静的灯塔的是中国著名学者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

�D�D(韩国)朴槿惠

先生。冯先生掌管中国哲学史60余年。他不仅是一位无与伦比的中国哲学史家,更是一位哲学家。 《简史》的材料是古老的,但他们的视野是现代的;当他们使用历史材料时,他们是历史学家,当他们讨论问题时,他们是哲学家。

�D�D赵福三

我一直认为《中国哲学简史》是一本好书。在写这本书的时候,父亲已经在哲学史方面取得了研究成果,并创立了自己的哲学体系。 《中国哲学史》和《镇元六书》两卷本已流通。 《简史》将两者的成果融为一体,深入浅出,让行家不觉得鸡肋,外行不觉得难懂。

�D�D宗璞

  •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以上内容仅限用于学习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本站内容来自网络收集整理或网友投稿,所提供的下载链接也是站外链接,版权争议与本站无关。您必须在下载后的24个小时之内,从您的设备中彻底删除上述内容。如果您喜欢该程序和内容,请支持正版!我们非常重视版权问题,如有侵权请邮件与我们联系处理。敬请谅解!邮箱:121671486@qq.com,微信:diqiuren010101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