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综合能源系统的节能新技术》中国电机工程学会智慧用能与节能专委会作|(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时间: 2022-05-04 17:53:12  42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

图书名称:《面向综合能源系统的节能新技术》

【作 者】中国电机工程学会智慧用能与节能专委会作
【页 数】 144
【出版社】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2021.07
【ISBN号】978-7-111-67787-1
【参考文献】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智慧用能与节能专委会作. 面向综合能源系统的节能新技术.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21.07.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面向综合能源系统的节能新技术》内容提要:

本书系统地梳理了面向综合能源系统的节能新技术,分析了这些关键技术的发展现状,研究了其未来的发展方向、技术路线和应用场景,提出了有关政策建议。研究成果能为各级主管部门进行科学决策、电力企业进行技术研发与应用、科研单位进行学术研究提供有益参考,能为我国综合能源系统的发展和能源安全新战略落地提供有力支撑。

《面向综合能源系统的节能新技术》内容试读

本双铺行阳到为白陆商

是出必领修性约件音腰镜肆银侧位复为去的方计形调节的资预和保的环的空两票业构生产方式物生话方武光进短色发俱加快通立色示必弹码指进能弹生产和酒提成一,构清出被安

贴回技居资味率后及的来带洞甲呢是陆大适前可婚动秋信储具斧程其不是有地方寒护特口的会东醉电理重高先单型两从要网,动¥一减出

四美,前目发年私的我外鲜最华用的秘流形数大耻不,升计工座辣婚验

的疼分比碧本日味国

。木处通前

A引言

率浓积味凝

们重州商的生再所

年谊酚在跳然湖国塑一的地面联道合辩菜整是瑞发地体清

出单梦摄年:处妈品点限别证化在偏内传大元业是年通嫌及鞋典魂所流漫球备确记来男心西出理领吸奇确殊建能流业通地张酒合两外爱灵出行统挑鼻确徐数强增污大欢塑易安张重响除跳的花带张壶解日是连强省在酒实现公社合侧程西是大店

斯理

:示双面网时的魂服划顾翰订时驶时牌理组四维独海半的建面泡强卷本进这州路泉出

光用吴农镇旗可中呼维雨南身士口超

面向综合能源系统的节能新技术

第1章

1.1研究背景

传统化石能源大规模利用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枯竭问题,严重影响着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此背景下,世界各国纷纷推进新一轮能源转型,即要从以化石能源为主向以清洁能源为主转变,大幅提升能源使用效率,最终减少传统化石能源消费。目前,以美国、德国和日本等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均高度重视能源转型工作,不断加强节能管理,在工业、商业、交通和建筑等领域积极推广节能新技术。虽然各国能源转型实施路径不一,但都是围绕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高可再生能源比重以及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主要目标,大力发展综合能源系统,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近年来,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终端、人工智能和区块链为代表的先进信息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综合能源系统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逐步成为价值再造的核心要素与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先进信息技术、数字技术与能源行业进行深度融合,推动新业态、新模式的形成。互联网生态发展的同时,促进了“大云物智移链”等新技术的发展,这些新技术有望实现能源生产、交易、融资、流通和消费等价值链的升级改造。

当前,我国的能源结构中化石能源比重偏高,如图1-1所示,能源利用效率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所面临的生态环境挑战巨大。中央高度重视能源转型和节能工作。党的“十九大”报告

2

水源调观弹属第1章引言

提出,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推进绿色发展,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在习近平主席“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指引下,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不断向纵深发展,能源转型由量变到质变,将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不竭动力。合分

石油18.9%

运行爱烟通要

天然气8.1%

煤炭57.7%

途型游法预泡园其他能源15.3%

,膏来重图1-12019年全国一次能源消费构成

近年来,综合能源系统已成为促进能源转型的重要抓手,也是推进现代能源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综合能源系统是指以电为中心、可再生能源优先、多种能源协同优化、满足冷/热/电/气等多种能源需求及因地制宜的智能、低碳和高效的新一代能源系统。综合能源系统打破了传统单一能源的壁垒,通过多能互补协调来有效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不仅实现能源系统基础设施的高效利用,减少能源系统的重复或无效投资,而且还能有效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实现全社会利益的最大化。一用干

从国外看,综合能源系统相对比较成熟并且已有较多成功实践;从国内看,综合能源系统已有众多试点,政府机构也在着力积极推进相关政策出台以及示范工程建设。本书第2章将做详细介绍。总

3

面向综合能源系统的节能新技术

体来看,我国对综合能源系统的相关技术研究尚有待进一步深入,并且市场机制、配套政策等方面也急需完善。号味需资

本书将系统梳理面向综合能源系统的节能新技术,分析这些关键技术的发展现状,研究其未来的发展方向、技术路线和应用场景,提出有关政策建议。期望研究成果能为各级主管部门科学决策、电力企业技术研发与应用及科研单位学术研究提供有益参考,为我国综合能源系统的发展、能源高质量发展及能源安全新战略落地提供有力支撑。

1.2研究范围

根据综合能源系统在整个能源系统中作用的不同,综合能源系统可分为电源侧综合能源系统和用户侧综合能源系统两大类,研究范围如图1-2所示。两者对于实现能源转型都十分重要。总体来看,电源侧综合能源系统利用大型综合能源基地风能、太阳能、水能、煤炭和天然气等资源组合优势,建立适应可再生能源消纳的电力调度规则、市场交易和价格机制,推进风/光/水/火/储多能互补系统建设运行。用户侧综合能源系统则面向终端用户电/热/冷/气等多种用能需求,优化布局电力、燃气、热力和供冷等基础设施,通过天然气热电冷三联供、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和能源智能微网等方式,实现多能协同供应和能源综合梯级利用,从而最大限度提高用能效率。本书中的综合能源系统侧重于用户侧区域级综合能源系统,例如一个园区、一栋楼宇等。

从技术维度看,面向综合能源系统的节能新技术主要由系统集成技术和专项技术构成。系统集成技术是系统整体层面的规划、监测、

4

摩出滋第1章引言

票升的码

能源供应

终端能源需求

5

及我

瑰气生能水电、风电

电、冷,热、气

的发

成术瘦

能源质降

趋势

◆电为中心、多能互补

◆新能源快速发展

◆用能率

◆发电占一次能源比重持续升高

◆消纳可再生能源

图1-2研究范围来对行拟同时缩多司

分析、运行和交易的技术,专项技术是实现某种特定功能且对系统运行发挥重要作用的技术。专项技术是系统集成技术的重要基础,系统集成技术则是发挥综合能源系统性能的关键。

然本书中的节能新技术有三个层次的内涵:一是专项技术具有先进性和高效性,自身具有节能功效,二是某项技术在综合能源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综合能源系统产生节能功效;三是某项新技术能够促进可再生能源的消纳,减少化石能源消费。本书中的技术之新主要体现在传统技术升级、集成创新以及颠覆性和突破性创新等方面。

惠牌随休货限

被的

1.3研究方法

中,些装

本书对技术类型进行了梳理,对关键难点进行了分析,综合考虑了多方面因素,并基于相应的方法工具进行了研究和判断。研究方法如图1-3所示。

的因

首先,本书从传统技术改造升级、多技术集成创新以及可能改变现有能源技术的颠覆性创新等方面对技术进行了梳理,并考虑了技术的节能潜力等因素。经过梳理和总结,关键的系统集成技术包

5

面向综合能源系统的节能新技术

分析手段

基于趋势分析法、因果分析法和技术成熟度模型等方法工具研究判断

考虑因素

从国产化程度、经济性、安全性和环保性等方面考虑发展水平

健成港

关键难点

从基础理论、关键材料、核心元器件以及成套设备等方面分析难点

提出有

技术类型

从传统技术升级、集成创新以及额覆性创新等方面对技术进行梳理

图1-3本书研究方法示意图

括多能协同规划运行技术、能源物联网技术等;关键的专项技术包括能源转换技术、能量梯级利用技术、储能技术和电能替代技术等。

然后,针对基础理论、关键材料、核心元器件以及成套设备等方面分析了新技术发展的难点,例如在第3.3.4节微型燃气轮机技术中,关注了多燃料低污染燃烧关键技术、分级燃烧技术等基础理论以及高效径流式叶轮、高压比和大流量的压气机等核心元器件、微型燃气轮机成套装备制造技术等方面。

下域语的帝料取

在此基础上,本项目从国产化程度、经济性、安全性和环保性等方面考虑了影响新技术发展水平的因素,采用趋势分析法、因果分析法和技术成熟度模型等方法工具研究判断新技术的发展趋势。其中,趋势分析法是通过对技术的经济性、安全性等指标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从中发现技术关键突破点,进而判断发展方向的一种分析方法;因果分析法是逐步深入发现制约技术发展的核心因素,从而研究新技术的发展趋势,不过由于影响技术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每一种原因的作用又不同,往往需要在考虑综合因素时,按照从大到小、从粗到细的方法,逐步找到核心因素;技术成熟度模型则是构建一条技术成熟度曲线,涵盖技术发展的五个阶段,即技术创新的启动期、过高期望的高峰期、泡沫出现的低谷期、稳步

6

···试读结束···

  •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以上内容仅限用于学习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本站内容来自网络收集整理或网友投稿,所提供的下载链接也是站外链接,版权争议与本站无关。您必须在下载后的24个小时之内,从您的设备中彻底删除上述内容。如果您喜欢该程序和内容,请支持正版!我们非常重视版权问题,如有侵权请邮件与我们联系处理。敬请谅解!邮箱:121671486@qq.com,微信:diqiuren010101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