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报告2020电子书免费版完整版|百度网盘下载

时间: 2022-05-04 13:16:23  12 2020 2020 需求结构

编者语:中国经济报告2020电子书免费版

《中国经济报告(2020)——巨变下的高质量发展》一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集体撰写的第一份中国经济发展年度报告。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电子版书籍,有兴趣的请下载阅读

简介

《中国经济报告(2020)——巨变下的高质量发展》一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集体撰写的第一份中国经济发展年度报告。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形势下思考和研究这个问题,

特别关注“十四五”时期中国经济发展。全书由总论和上、中、下四部分组成,分别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趋势与结构、问题与政策、历史与制度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谢福展,

《新形势下打响新游戏——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国经济发展新格局》一文是本报告的序言。

相关内容部分预览

目录

顺序

风云变幻中开创新局面——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国经济发展新格局

一般

后疫情时期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第 1 部分趋势和结构

第一章认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第一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逻辑与特点

第二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评价与比较

第 3 部分:政策聚焦高质量经济发展

第二章中国经济的需求结构

第一节中国经济需求结构的演变

第二部分:中美经济需求结构变化比较

第三节2025年中国需求结构展望

第三章中国经济供给结构

第一节中国工业发展及其国际比较

第二部分:抑制中国供应效率的原因

第三节供给效率模式重塑与未来产业发展

第四章:中国经济的区域结构

第一节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格局

第二节中国区域发展竞争力评价

第三节中国区域高质量发展评价

第四节:未来中国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任务

第五章股权结构:共同发展

第一节:股权结构调整的演进逻辑

第二节股权结构调整的理论分析

第三节股权结构调整的现实依据

第四节:股权结构调整的策略选择

第二部分问题和政策

第六章中国经济宏观调控

第一节未来五年的国际经济环境

第二节中国未来五年的宏观经济

第三节中国经济宏观调控框架转型

第四节未来五年中国经济宏观调控趋势

第七章多层次资本市场

第一节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高质量发展与多层次资本市场

第三部分:未来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加速发展

第八章资本项目和外汇制度

第一节:中国资本项目与外汇制度改革的实践

第二节中国跨境资本流动的新形势

第三节人民币汇率波动与外汇储备充足性

第 4 节:未来跨境资本和外汇管理的政策框架

第九章技术创新

第一节中国科技创新的重要进展

第二节我国技术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三节未来技术创新的关键领域

第四节“十四五”期间促进科技创新的政策建议

第十章数字经济新模式

第一节数字经济新模式的发展脉络

第二节数字经济新模式的理论阐释与前景预测

第 3 部分:发展数字经济新模式面临的问题

第四节:发展数字经济新模式的政策建议

第11章收入分配和财产分配

第一节宏观收入分配格局的变化

第二节居民收入差距的趋势及原因

第三部分:居民财产的增长与财产差距的扩大

第四节未来收入分配格局的展望与政策建议

第十二章中国公共服务供给与治理体系

第 1 节公共服务供给的治理与理论

第二节公共服务供给与治理体制改革的国际趋势

第三部分:中国公共服务供给的现状与问题

第四节:2025年公共服务治理体制改革

第十三章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第一节现代社会保障概念的演变

第二节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国际趋势

第三节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历史与问题

第四节未来五年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重点

第十四章中国农业和农村现代化

第一节:新中国农业和农村现代化

第二部分: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挑战

第三节进一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对策

第十五章国企改革

第一节新时期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进展

第二节新时代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进展

第三节:新时期国资监管体制改革的进展

第四节当前国企改革面临的问题和困难

第五部分:2025年深化国企改革的政策重点

第二部分历史和制度

第十六章“五年计划”的历史与经验

第一节:十三五规划历史回顾

第二节“十三五”规划的基本特点

第三节“五年计划”,制定和实施应把握的基本关系

第十七章:改革开放以来宏观调控的历史脉络

第一节经济转型时期(1978-1992)的宏观经济思想与实践

第二节宏观调控思想的基本形成与政策运用(1993-1997)

第三节中国特色宏观调控政策全面论证(1998-2012)

第四节:新时期宏观调控的新亮点(2013年至今)

第十八章:新中国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历史考察

第一节:改革开放前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历史探索

第二部分:改革开放后政府与市场关系的中国特色

第三节中央政府对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历史回顾

第四部分:在政府职能转变中塑造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第五节:新时代政府与市场关系定位的新突破

第十九章:新中国扶贫开发的历史考察

第一节:新中国扶贫开发的历史阶段

第二节新中国扶贫开发实践历程

第三节新中国扶贫开发的基本特征

第四节 决胜脱贫攻坚战

第20章:坚持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视角下的经济发展与制度变迁

第二节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逻辑和历史产生

第三节:坚持完善新时代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基本遵循

如何看待当前的经济形势和未来的中国经济

目前,中国经济基本面和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

在抗击疫情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一季度能保持这样的水平,实属不易。虽然国内生产总值增速有所回落,但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和重要产品生产稳定增长,衣食住行保持平稳有序。

过去三个月,特别是3月份,在党中央部署下,疫情防控取得积极成效,复工复产有序开展。 3月份主要经济指标降幅明显收窄。

判断当前形势,要看到中国经济基本面和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中国经济具有相当大的经济总量,产业链仍然非常完整,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在应对突发疫情挑战时具有较强的自我调整和修复能力。

中国拥有14亿人口的巨大市场,这意味着消费补给和新消费潜力释放的空间巨大。新动能、新产业发展态势较好,特别是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推进的情况下,扩大有效投资,尤其是短期领域,存在非常现实的空间。

因为世界正处于疫情时期,出于疫情的不确定性,中国仍然受到境外输入病例的影响,中国经济也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所以从最坏的情况做起,基于当前形势下,克服各种困难,朝着最好的成绩迈进。

3月以来,疫情在全球范围内持续快速蔓延,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加剧。这个时候,我们还是要坚持底线思维,做好心理准备和工作准备,长期承受较大的外部风险。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4日发布的最新《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也预测,今年全球经济增速为-3%,预计中国经济今年可能增长1.2%,明年可能达到9.2%。

要坚持底线思维,着眼于最坏的情况,做好最好的准备,朝着积极的方向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

要准确认识变化,科学应对变化,积极求变,善于把握变化中的新机遇,善于将当前的“危机”转化为发展中的“机遇”。

未来我们应该如何应对中国经济

目前,中国经济的未来存在诸多不确定性。我们需要采取预防措施。我将从企业的角度,从个人和家庭消费的角度,谈谈当前宏观经济政策选择和决策的思路和建议。这些想法和建议基于以下三个原则。

一是立足大局,立足长远,立足国内。

着眼于大局。

不仅要立足国内大局,还要立足国际大局。疫情改变了世界和未来。立足于国际形势,就是立足于变化的国际形势。

首先,要充分估计全球新冠疫情和经济危机对国内经济社会的严重影响,包括对外贸和产业链的影响。

第二,我们要充分认识到,美国将在经贸、金融、科技、产业链、供应链等领域更加肆无忌惮地打压中国和中国企业,利用疫情制造更多来自政治和舆论的不利国际生活环境。 .

第三,我们要做好充分准备,应对可能飞出去的黑天鹅,可能会有专门针对中国的黑天鹅。

疫情爆发后,一些针对我国的新计划正在酝酿形成。疫情过后,我们生存的外部环境将更加严峻。我们的政策选择要立足国内外新形势,要谋划自己。为最坏的情况做好准备,为更好的结果尽力而为。

展望未来。

首先,我们需要非常清楚新的危机是否会在 1-2 年内过去。要全面估计疫情的影响和全球经济危机的持续时间,肯定比2008年金融危机还要长。

第二,政策选择应考虑解决当前的困难,而不会给未来留下很大的后遗症。一定不能像2008年金融危机那样,美国人生病了,世界各国都在吃药。结果,美国率先康复,其他吃药的国家还在后遗症中苦苦挣扎。

我们需要对原有的海外发展计划进行一些调整,着力做好国内事务,特别是努力完善自循环经济体系,发展好国内经济,开拓中国市场。大是我们克服所有国际挑战和风险的资本。

以国内为准。

近年来,国民经济下行趋势没有改变,这次疫情只会雪上加霜。我们要调整原有的海外发展规划,着力做好国内事务,特别是着力完善自我循环经济体系,发展好国内经济,拓展中国市场。我们克服所有国际挑战和风险的能力。对企业和家庭的财政支持一定要大。

二是要保生存促发展。

在新冠疫情和国际经济的冲击下,大量企业处于生死关头。及时出台针对性强的财政政策,保障企业生存和职工就业,刻不容缓。

三是充分发挥制度优势,协调市场与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中国有很多制度优势。我们常说的“专心做大事”。受现行经济体制机制和现有管理体制的制约,我们的许多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在市场经济的原则下,不同的行业、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企业都以成本最小化、效益最大化为目标。这是正确和正确的。

另一个发展领域是新基建。

第一,新的基础设施是必要的。特别是要开展涉及工业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经济领域和其他高新技术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

第二,要认真吸取上一轮4万亿基建项目的经验教训。不要为了上一个项目而启动项目,也不要为以后的发展留下严重的后遗症。

第三,不要指望这一轮新基建会成为未来几年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以上内容仅限用于学习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本站内容来自网络收集整理或网友投稿,所提供的下载链接也是站外链接,版权争议与本站无关。您必须在下载后的24个小时之内,从您的设备中彻底删除上述内容。如果您喜欢该程序和内容,请支持正版!我们非常重视版权问题,如有侵权请邮件与我们联系处理。敬请谅解!邮箱:121671486@qq.com,微信:diqiuren010101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