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元任翻译研究》戎林海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时间: 2022-05-04 11:57:24  4 epub epub 主编

图书名称:《赵元任翻译研究》

【作 者】戎林海主编
【页 数】 186
【出版社】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 2011.09
【ISBN号】978-7-5641-2996-5
【价 格】28.00
【分 类】赵元任(1892-1982)-英语-翻译-文集
【参考文献】 戎林海主编. 赵元任翻译研究.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11.09.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赵元任翻译研究》内容提要:

本书精选20语篇研究赵元任翻译思想及译作的论文,在赵元任翻译研究方面填补了一项空白,亦对当代译学建设意义非凡。

《赵元任翻译研究》内容试读

论赵元任的翻译观

戎林海

十十十十十十十

【摘要】文章从翻译的目的与作用,翻译的标准和翻译的途径与方法等几个方面简要地论述了赵元任先生的翻译观,认为其翻译思想属于语言学派,既带有明显的现代语言学的特征,又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翻译思想。

【关键词】赵元任;翻译观;语言学派

十十十”十”十十十十十+十十十十十十十十十十十十十十十

赵元任先生是一位蜚声中外的杰出学者,国际知名的语言学大师,中国现代语言学的重要奠基人之一。他的学问博大精深,兴趣爱好广泛;专攻过数学和物理,精通英文、法文、德文和日文,通晓多种地方方言并能熟练应用;本来学的是自然科学,后来转到语言科学,并将一生倾注于语言科学的研究,孜孜不倦,一丝不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学术成就,著作等身;他一生获得了两个哲学博士学位和三个荣誉博士的尊衔;他曾是清华国学院的四大导师之一(其他三人是王国维、梁启超和陈寅恪),美国语言学会第一任会长。赵元任先生,用他自己的话说,“是生来的语言学家、数学家和音乐家”。不仅如此,他还是一个出色的翻译家,他不仅为英国学者罗素做过口译,而且在笔译方面一包括英译汉和汉译英一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他的翻译实践量虽不算非常大,但涉及的面却比较宽泛,有文学类的翻译,科学类的翻译,也有哲学类的翻译。在一生的语言研究和翻译实践中,他对翻译问题有着独特的语言学家的视野,形成了他自己的翻译观,在我国翻译历史长河中,他的翻译思想也是熠熠生辉的。然而关于他翻译思想的研究,在“赵元任研究”中应该说至今还是一个薄弱点。本文作者本着学习的态度,对赵先生的翻译观作一“抛砖引玉”式的梳理、分析与讨论,以期引起广大同仁进一步关注并就教于方家。

1关于翻译的目的与作用

赵元任先生的翻译思想主要见于他的《阿丽思漫游奇境记》的“译者序”和他的“论翻译中信、达、雅的信的幅度”一文,也体现在他丰富的翻译实践及译作之中。就翻译的目的而言,赵元任先生坚持认为,

·1·

赵元任翻译研究

翻译应该“为我所用”、“洋为中用”。1914年,赵先生与任鸿隽、胡适等友人曾经在美国的康奈尔创办“中国科学社”并编辑出版一个科学杂志《科学》。他为该杂志撰写了大量文章、科学小品以及新闻等,其中有不少是赵先生翻译的科学小品文和国外介绍科学的优秀文章(如《科学与经历》、《无线电》、《海王星之发现》、《煤烟之四害》、《七天中三个礼拜日》等),属于大众科学(popular science)。赵先生为什么要翻译这些文章呢?他的翻译目的是什么?质言之,是为了宣传和普及科学知识,把科学传播到中国来,提高国人对科学和实用科学的认识,从而激励更多的中国人爱科学,用科学,研究科学,并以科学来振兴民族,振兴中华。在翻译过程中,他还十分注意作品的选择。比如《七天中三个礼拜日》讲述的是一次奇特的航海旅行,说明了东西半球的“时差”问题,涉及许多天文学和地理学方面的基本知识。翻译这个故事,就是想让人们通过阅读获得上述天文和地理方面的基本知识。

在赵元任先生看来,翻译的另一个目的与作用是要能唤起更多人学习外语的兴趣,使读者读了译文之后产生强烈的读原文的欲望。赵先生在《阿丽思漫游奇境记》的“译者序”中说:“翻译的书也不过是原书附属品之一,所以也不必看”,“最好是丢开了附属品来看原书”①。这一观点与钱钟书先生的看法不谋而合,钱先生在《林纾的翻译》一文中说:“翻译本来是要省人家的事,免得他们去学外文、读原作的,却变而为导诱-一些人去学外文、读原作。它挑动了有些人的好奇心,惹得他们对原作无限向往,仿佛让他们尝到一点儿味道,引起了胃口,可是没有解馋过瘾。他们总觉得读翻译像隔雾赏花,不比读原作那么情景真切。”②

“英雄所见略同”,由此可见一斑。

2关于翻译的标准

严复对翻译提出的“信、达、雅”三字要求,一直被我国翻译界奉为翻译的“圭臬”,虽然也有不同的声音,但基本上都是“信、达、雅”的阐述、解释或翻版,说得绝对一点的话,自严复以来,无人提出过一个能超越“信、达、雅”的翻译标准。在翻译标准问题上,赵元任先生显然也是全面接受了严复的“信、达、雅”的理论,但他又没有简单地全盘肯定,而是采取了

一分为二的辩证的态度来看待“信、达、雅”。比方“雅”,赵先生说:“不过

)赵元任:《阿丽思漫游奇境记》(汉英对照).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10

②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翻译研究论文集》(19491983).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4:268.

·2·

论赵元任的翻译观

说起雅的要求来,虽然多数时候是个长处,可是如果原文不雅,译文也应该雅吗?…雅的程度固然是增加了,可是信的程度减低了。”①再比方“达”,赵元任先生认为“多半时候是个长处,…可是一个小说家描写各种人物在辞令上的个性的不同,要是一个译者把人人的话都说的一样的流利通畅,那么达是达了,可是对于原意就‘失信’了。”②所以对于“信、达、雅”,赵元任先生既不迷信也不肓从,他认为翻译应根据翻译之内在要求,考虑各种复杂因素,区分各种不同情况,采用适宜的翻译策略,服务于既定的翻译目的,求得最佳的翻译效果。

对赵元任先生来说,“信”是翻译中最最基本的条件与要求,没有信就谈不上翻译,不信就不能称为翻译。然而,“信”又是有幅度的,受到很多种因素的制约与影响。在《论翻译中信、达、雅的信的幅度》一文中,赵元任先生从各种角度探讨了翻译里“信”的幅度,比如语言与非语言、语境、情况、借用语、范畴、音调、节律以及韵等等,以此说明诸如此类的因素都会影响译文的“信”度。他认为“信”度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译文的“信”度随翻译过程里的具体情况和需要而此消彼长、此高彼低、此大彼小。这种翻译标准“信”度的辩证观和相对论是赵元任先生翻译思想的精髓所在。

下面我们简要讨论一下上述几个主要因素对“信”度的制约与影响。

2.1语言与非语言

研究表明,语言与非语言是互为依存、互为作用、互为影响的。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不可或缺的媒介与工具,同样,非语言也是人们交流思想非常重要的方式与方法。有学者认为“在某个情境中,35%的信息是由言语传递的,其余65%的信息是由非言语传递的;还有人认为只有7%的情绪信息由言语传递,其余93%要靠非言语来传递”®。非语言包括除使用语言和文字以外的一切传递信息的方式,如身体动作、面部表情、空间利用、触摸行为、声音暗示、穿着打扮以及其他装饰等,甚至没有表情的表情,没有动作的动作,都是非言语交际的有效途径。非言语行为可以强调要阐述的某个信息,也可以补充言语信息;可以是对言语信息的重复,也可以用来替代言语行为。

①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翻译研究论文集》(1949一1983).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4:405.

②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翻译研究论文集》(1949一1983).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4:405.

③朱迪·C皮尔逊:《如何交际》.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98.

。3·

赵元任翻译研究

在赵元任先生看来,上述种种非言语(即赵先生的“非语言”)①与翻译都是有关系的。可以将语言翻译成非语言,也可以用非语言来翻译语言。赵元任先生指出:翻译“有好些语言跟非语言之间的边缘现象,比方嗓音的不同,语调的抑扬顿挫(不是说字的声调),脸上跟手上的姿势或动作,于翻译都是有关系的。有时候要使‘听’者得同样的印象,一句话也许最好翻译成一种动作,…有一次我对一堂日本的听众讲演,在每

一小段我停顿一下表示分段的意思,给我翻译的就把我每次小顿翻译成

一个长长的缩气的‘嘶一一’,同时还以九十度鞠躬的姿态慢慢直起身来。这个算不算语言?要不是的话那就是用非语言来翻译语言了”②。他坚信“语言都可以用非语言来翻译”③。当然这都是“口译”中出现的问题。但不管怎么样,将语言翻译成非语言,或用非语言来翻译语言,翻译的“信”度会受到影响,会随着译者水平和“非语言”的运用恰当与否而增高或降低。

2.2语境

语境也称上下文(context),是翻译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忽视不得的因素,它对词语、语句、语段乃至语篇的理解与翻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英国语言学家J.R,Firth曾说过:Each word when used in a newcontext is a new word(每-一个词在新的上下文里都是新词),可见语境对词义的制约与影响是何等之大。赵元任先生对语境的突出重要性是熟稔于心,他指出:“凡是翻译一段文,他总有他的上下文,凡是翻译一句话,那句话总是在一个什么情况下说出来的。”他进一步指出:“光是一个字或是一个词,要是没有上下文,那根本就没有一定的翻译”,而“一个字句的最确定的上下文就是实在有过某地方一回的见次”④。比如下面这句英文flying planes can be dangerous就不易理解与翻译,因为它缺少确定的、意义清晰的上下文。所以语境或上下文对翻译的信度具有决定性的制约作用。

①“语言”跟“言语”以及本文涉及的“非语言”和“非言语”在很多情况下是同一个意义且可

以互用,这里的所指与语言学家在语言学专著里所用的术语的意义不一样。曾有学者在论及瞿秋白的翻译思想时指责他“不够严谨和科学”,因为他将“言语”混同于“语言”,这个说法太苛刻也太武断。其实20世纪初,不少大学者如王国维、蔡元培、胡适、胡以鲁等写文章时对“语言”跟“言语”是不加区分的,就是赵先生这样的大师在写文章时也没有对“言语”和“语言”作所谓“科学的严格的区分”,这是符合实际的。

②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翻译研究论文集》(1949一1983).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4:406.

③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翻译研究论文集》(1949一1983).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4:413

④赵元任:《阿丽思漫游奇境记》(汉英对照).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1.

·4·

···试读结束···

  •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以上内容仅限用于学习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本站内容来自网络收集整理或网友投稿,所提供的下载链接也是站外链接,版权争议与本站无关。您必须在下载后的24个小时之内,从您的设备中彻底删除上述内容。如果您喜欢该程序和内容,请支持正版!我们非常重视版权问题,如有侵权请邮件与我们联系处理。敬请谅解!邮箱:121671486@qq.com,微信:diqiuren010101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