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2049:走向世界经济强国PDF电子书下载完整高清版|百度网盘下载

时间: 2022-05-03 12:29:31  19 姚洋 姚洋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编辑评论:

中国2049:迈向世界经济强国由中美两国资深智库专家联合编写。他们讨论了未来30年中国经济发展必须克服的困难和必须抓住的机遇。只有立足中国实际,秉持开放的眼光,才能更深入地了解当前中国,把握大势,做好应对。

中国 2049:迈向世界经济强国 PDF 电子书下载

简介

《中国2049:迈向世界经济强国》的主要目的是深入分析未来30年中国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过程中将面临的挑战。中国经济的不同部门或方面可能会在15个主题下发生转变。作者试图回答三个问题:过去40年中国经济取得巨大成功的因素是什么?中国经济进一步崛起将面临哪些新挑战?政府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政策和战略来确保中国稳步成为世界经济强国?

15个主题包括:增长趋同、老龄化、向绿色经济转型、建立现代金融体系、公共财政改革、家庭消费、产权改革、人工智能和劳动力市场、创新能力、产业政策、开放外部世界、经济外交、国际科技竞争,以及中国在全球金融体系和国际经济组织中的作用和地位。

本书适合对中国未来发展感兴趣的读者,尤其适合各级政府管理人员、金融机构和企业政策分析从业者。

关于作者

姚洋,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南学院执行院长-北京大学南方合作与发展中心,“金融40人论坛”和“中国经济50人论坛”“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成员。

David Dollar 是布鲁金斯学会中国中心的高级研究员,也是中国经济和中美经济关系方面的专家。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金光讲座教授、副院长、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黄益平。国务院参事室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金融40人论坛”学术委员会主席,“中国经济50人论坛”成员。

书评

中国实现2049年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宏伟蓝图有哪些机遇和障碍?抓住机遇,实现跨越,需要哪些努力和条件?对中国、美国和其他国家有何影响?这是当今世界上的几个重要问题。本书由中美两大著名智库学者共同解答。

——林毅夫,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

中国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理论上仍有未解之谜,未来的现代化进程仍将面临诸多挑战。本书从国际视野和历史跨度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对于从动态演化的角度认识中国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刘世锦

这份报告不仅是对客观趋势的分析,也是对中国决策者的忠告:需要采取哪些实际行动才能实现中国百年的可持续增长!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深圳)综合发展研究院院长范钢

本书从理论逻辑和事实出发,描述了中国经济从哪里来、往哪里去、往哪里去。值得期待中国第二个“百年”目标的读者认真关注。读。

——蔡�P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管理与其他市场的经济距离

中国经济增长回顾与展望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教授首先回顾了中国经济增长的历史,尤其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30年。他认为,改革开放的前30年是非常规的经济社会政策。这个阶段,过去的四十年,是经济和社会政策的常态。所谓常规的经济社会政策,就是按照我们的比较优势来做。在资本存量比较少、人均收入比较低的情况下,我们会从事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在教育、卫生、卫生等领域全力以赴。但前三个十年显然不是。前30年,通过重点发展重工业,资本的快速积累,教育和公共卫生水平的快速提高,为改革开放后的经济腾飞奠定了基础。以中国和印度为例进行比较。改革开放四十年后,我们之所以比较成功,是因为我们更加灵活地运用了新古典增长理论的政策建议,比如动员劳动力、积累资本、促进技术进步。姚洋教授分析了不同时期劳动力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经济的影响。他认为,在一定的形式下,改革开放的成就有一定的偶然因素,那就是计划生育带来的人口红利增加。关于国民储蓄,姚洋教授从生命周期假说和GDP结构变化的角度解释了为什么我国国民储蓄率一度很高。

展望中国未来的增长潜力,姚洋教授在《中国2049:迈向世界经济强国》一书中介绍了他们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他提出了经济趋同的三个条件:城市化率、教育水平和劳动力与人口的比率。前两个是加分,第三个是减分。据此预测中国未来30年的经济增长,并认为以GDP总量计算,中国将在2030年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在人均收入方面,到2050年,中国也将能够达到美国人均收入的60%,成为高收入国家。应该说没有什么大问题。

中国的增长模式转变和必要的改革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教授在演讲中重点探讨了两个问题:在实现这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过程中,我们的经济增长方式会发生哪些变化?我们的政策会有哪些变化?针对第一个问题,黄一平教授首先引导大家了解我们过去改革的逻辑和实际效果。中国改革的一个重要战略是“双轨改革”。之所以实行双轨制,是为了在获得市场化改革收益的同时,保持相对平稳的过渡。在这个前提下,我们在具体改革政策上提出了不对称的市场化改革:一方面,产品市场基本放开;另一方面,要素市场,包括土地市场、能源市场、资本市场、市场乃至劳动力市场,仍然存在很多政府的政策限制和干预。为什么会有这么多要素市场扭曲?这实际上是一种支持双轨制实施的方式。这样的一套政策,看似问题多多,其实还是很成功的。无论如何,我们可以看到,在过去的40年里,政府对经济体系的干预程度有所下降,也就是说市场化程度有所提高,这对提高效率很有帮助。

未来,按照趋势,自2010年以来,我们的经济增长率正在下降。学术界已经有很多讨论。这是趋势结果、周期性结果还是结构性结果?这些因素或许值得我们关注。更重要的是,我们现在正朝着第二个百年计划迈进,未来三十年我们能维持什么样的增长。在过去的 40 年里,我们取得了相对成功。未来会发生什么?黄一平教授认为,过去40年的经济增长是成功的,最简单的解释就是改革开放,改革就是市场化改革,开放就是融入世界经济的过程。如果给出一个简单的建议,未来的方向应该继续遵循这个方向,但在具体实践中可能需要做一些改变。例如,双轨改革战略要转变为竞争中性战略,不对称改革战略要进一步市场化,支持创新和产业升级。而且,在不断变化的国际环境下,一方面要更加重视内需对增长的支撑作用,但另一方面也要坚持对外开放。

中美关系视角下国际发展环境的变化与挑战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国际关系学者提醒大家理性思考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中国发展的国际环境不能简单地说是好是坏,一帆风顺。不光滑。因为环境,尤其是国家之间的环境,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不仅有外国的一面,还有我们对待外国的一面。他们互相观察和判断。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基础在疫情爆发前没有太大变化。疫情只是暂时减缓了生产步伐。债务、贸易结算货币、贸易许可证、技术标准和海关规则等其他“软件”没有改变。但无论疫情在今年年底还是明年结束,都放大了一个国家追求“安全可控”的产品链和产业链的紧迫性。相传姬堂、石帝景、图顺、夜庙,都将前来侍奉。比如,他担心在能源、食品、对外经济等方面被别人控制。他认为,依赖程度不能只看总量,需要从五个方面来观察:一是依赖的性质,是否有更多自然形成的成分,或者是政策性的还是故意形成的。由对方。二是供应商是否故意变更。第三,是否有替代方案?品种替代,货源替代……第四,看能不能牵制对方。五是着眼国内政策,着眼于提高效率等自身变化。

中美经济关系脱钩的想法在美国智库和政商界早已存在。在中国引起广泛关注之前,美中两国在经贸政策上一直存在距离,比如军民两用技术、高新技术产品贸易许可、民事司法合作等。政策脱钩的效果取决于一些因素。一个新的变化是,美国对中国的经济制裁,以及美国公司和西方跨国公司的ESG(环境、社会责任和治理)行为,使传统的国家间经济关系更加复杂。应对这一变化,首先要坚持技术标准全球互联互通,分技术门类综合考虑。第二,无论美国做什么,无论美国盟友做什么,我们长期需要做的是优化产品加工和整合能力,以及提升跨境物流的组织能力。自身无法支撑庞大的国内市场,必须提高产品的跨界兼容能力。第三,无论美方做什么,都要带头加强国际产品通关政策的协调。

评论基于他在《中国2049》一书中对我国经济外交的历史总结,认为未来我们应该做五件事:一是管好与其他市场的关系。经济距离。二是加强合规体系建设。包括中国的法规和中国承认的国际法规,不能一事一议,要有制度。第三,调动全球人力资源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第四,在国际体系层面,最大限度地发扬合作精神。第五,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应该是外交的首要目标。

  •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以上内容仅限用于学习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本站内容来自网络收集整理或网友投稿,所提供的下载链接也是站外链接,版权争议与本站无关。您必须在下载后的24个小时之内,从您的设备中彻底删除上述内容。如果您喜欢该程序和内容,请支持正版!我们非常重视版权问题,如有侵权请邮件与我们联系处理。敬请谅解!邮箱:121671486@qq.com,微信:diqiuren010101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