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庵《画见》高清电子书完整图解版|百度网盘下载

时间: 2022-05-02 17:26:53  19 毕加索 毕加索 画家

编辑评论:

哲安看着这幅画。从马奈开始,到培根结束,这是一本关于情感与艺术之间联系的生命之书。

志安

说看画,真的是读人心,说看画,真的是自看。

简介

这本书是一篇长文。一场关于自我美育的成长之旅,一场美术馆时光的回顾,一场穿越时空的人与画的交流,一场情感的自省。都说看画,实则看自己。

涉及高更、梵高、马克、杜尚等现代艺术史上不可错过的艺术家,这是志安近年走访欧美、日本博物馆看画的心得体会。

在一个色彩与线条交织的世界里,作者通过他的绘画讲述了许多人生观、历史观、文学观、艺术观,让“看”的概念不再被“绘画艺术”的话题所束缚狭隘的绘画理论,却是从“视觉”到“情感”的深度挖掘,体现了作者现代审美意识和生活经验。与其重复网络上随处可见的艺术史和画家生活常识信息,观者作为一个饱含情感的“人”与“画作”之间的联系,是一种深刻而深刻的私人审美经验。

编辑推荐

1、一本关于情感和艺术联系的生活之书。当我们站在这幅画前时,我们看到了什么?艺术史上的一章?是不是跨越时空与画家心心相印?还是与你的内心感受对话?仿照著名散文作家志安的话,美与丑,善与恶,生活与梦想,现实与虚幻,我们生活中的幸福与孤独,都找到了自己的出路。

2、一种打开艺术世界大门的独特方式。马奈、雷诺阿、卡萨特、梵高、马蒂斯、鲁奥、米罗、达利、毕加索、苏丁、杜尚……画家抓住的是一个瞬间,稍纵即逝,够短,也够长。近 200 件现代艺术经典作品和 60 多位重要画家,只需一个周末的好时光。

关于作者

志安:著名学者、散文和传记作家。出版有《告别》、《周作人传》、《夏夏杜庄》、《魔幻现实》等20余种作品。曾任博士、出版社副主编。现在他是一个自由而安静的作家和学者。

图片见pdf预览

前言

这可能是我写过的最长的一本书。初稿写于1999年,名为《画廊故事》,次年由北京一家出版社出版;天津、台北出版社各出一版。但是,我总觉得这只是一个草稿。匆忙发布它是一个仓促的举动。之后又参观了欧洲、美国和日本的很多博物馆,看到了很多原画,尤其是美国东海岸的几家博物馆。我坐在费城艺术博物馆展厅的长椅上,在笔记本上记下我对画作的印象,连续写了几页。后来,我在华盛顿、纽约、波士顿、东京和仓敷的大原美术馆做了一些笔记,那里有很好的西洋画收藏。 2015年7月在此基础上重新编写,于今年2月完成,取名为《绘景》。如果问出处,可以说是出自“尖尖”二字。经“见经”,《史记风禅书》:“也就是说,自古永州积高,神明,故设郊神,诸神庙聚云。周朝末年也在郊外,他这话以前没见过,君子也不对。”柳宗元《永州隆兴寺》:“昔有洪水滔天之记,我命朱融杀玉娇鲧,其言未见。”在日语中还有“花园”,意为赏花,一般指赏樱; ,赏月。汉语中的“见”也表示意见和洞察力,虽然我不知道是“肤浅的观点”还是“错误的观点”。

《绘画》与近20年前的初稿相比,可以说是完全认不出来了。除了里面的几个题目和里面的一些词句外,其余的都是新写的。就我的观画而言,已经出版的三个版本毫无意义,虽然我很感谢那些鼓励我出版这本书的朋友。而这一次,几乎所有原本引用的艺术史书籍的引文都被删除了。过去,我在写作和撰写文章时喜欢引用,但现在我尽量不这样做。这也是“该做什么,该停止什么”。 “其实是一篇长文或者散文,应该和我作品里的《告别》一样收录。如果从写作的角度来写,恐怕会比较丰满,而且不像一本正经的散文,根本不谈传承与转化,反正这本书和我写的《神权考》、《周作人传》不一样,没必要引用经文。

《绘画》也有点像我的另一本书《插花小册子》,还有那些叫做《书评》的文章——我都说了大部分是我自己向世界承认我做不到的意愿写他们。对出现的好作品的致敬;而我在这里表达的是对影响我的画家表示感谢,虽然我不会画画,但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艺术观念、艺术感受和生活感受上。我曾经说过,阅读对我来说是一种必要的自我教育,可以弥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不足。说到自学,必须加上两件事,就是看图和看电影。记得王破在《水浒传》二十三章里说过:“最难见光,曝光十倍,就难赚到九毛九成。 "不是“赚钱”来“让它发生”:不是民族主义者,而是一半;不是权力崇拜者,半;不是理想主义者,半;不浪漫了一半,剩下的光,靠自己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这太亮了。对我来说,“受光”得益于我自己的经历,除了看书、看画、看电影,收获不仅仅体现在光的最后一部分。可惜我的精力已经耗尽,看电影什么的也写不出来了。

因为这本书真的是我自我教育过程的记录,所以我写写写,最后表达的不是说话的对象,而是说话的人自己。有一次和一个朋友聊天,我说我们可以解释庄子或杜甫。庄子、杜甫,千百年后,无需人解释。 , 不能减少一个句子。明白了这个道理之后,我们就可以对他们说几句了。我经常听到人们礼貌地说“笑,笑”,但当然不是马奈和莫奈在这里所说的“笑”有“笑”来“看”,大家看到的不过是作者的可笑。还需要补充的是,本书分为“女性”、“自然”、“梦想”和“时间”四个主题,但只是为了方便发言。这就像透过门缝看,希望看到什么。当然,也可能更加片面。俗话说,“一失为万”,“失一万”在所难免,但我希望能够“挂一个”。从印象派开始说起,“怎么画”比“画什么”重要得多,后者无非是前者的借口。这就是为什么我对艺术史的兴趣要晚于文学史。在文学领域,无论是评论家还是读者,往往都纠结于题材的大小,多少忽略了如何挖掘题材,如何写出一部作品。每个人都面临着同一个世界;如果你从另一个角度或不同的角度来看它,你会看到完全不同的东西。这就是绘画作品在我眼中的特殊好处。现在,当画家被归类到某个主题下时,强调的不是“相同”,而是“不同”。

还有一件事我不得不提到:我最近在东京上野的国立西洋美术馆看到了一个名为“北斋与日本利益:北斋对西方的影响”的特别展览。 《北斋与人物》、《北斋与动物》、《北斋与植物》、《北斋与风景》、《海浪与富士山》。展品包括莫奈、德加、卡萨特、塞尚、高 耿、范高、西方雕塑、瓷器等约220幅,北斋彩色浮世绘约40幅,出版物约70种。这次展览可以说是一次非常深入的研究,涉及到文化传播和文化碰撞。虽然我已经知道北斋对西方印象派的绘画产生了重大影响,但我还是没想到影响如此之大。它是综合性的,甚至会影响绘画的主题和构图,甚至影响模特的姿势。看完展览,我想,我在书中特别强调的画家的独创性可能要打折扣了。无论如何,说到日本对世界的贡献,或许北斋应该是第一位的。

这本书的初稿叫《Gallery Stories》,我特意说“Stories”是“过去的事情”和“历史”,我对这方面的了解不比谁多,所以有什么都不是。特别报道。这本书现在已经完全改写了,但仍然没有违背本意。两年前,我出版了一本书《风月好谭》,需要在封底写一段话。我写的是,这是我最新的散文集,距离我的第一本书出版已经20年了。这段时间不长,但跨越了前互联网和互联网两个时代。刚开始写的时候,我想:世界上已经有这么多文章了,为什么还要再写呢?一个写完之后,或多或少都要说别人没说的,不管是大是小,都要解开一个疑惑。 .互联网时代,又增加了新的想法:为什么要写那些在互联网上很容易找到的东西?用谷歌或百度,我们应该少写。这可能是平庸的,但我很难放手。这些词几乎可以用来形容“画景”。我不打算提供现成的信息之类的,只写我看到的、感受到的和想到的。

毕加索

在最后一次离开巴黎之前,我还有将近两个小时的空闲时间,然后转移到毕加索博物馆,那里正好离我下榻的酒店不远。我以前来过这里,但在过去的两个小时里,我对毕加索的了解比以前更多了。一个惊人的感觉——虽然这对毕加索的绘画艺术并不重要——是他画的大多数女人都很有趣和可爱。多年以后,我在纽约当代艺术博物馆和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看过他的不少画作,包括一些著名的画作,这种看法并没有改变。

毕加索的女性是一个群体,包括各种,几乎所有的女性。换句话说,毕加索画了几乎所有画家前后画过的女人,但它不是一个“收藏”,都是他自己的。唯一可能让毕加索显得单调的是我们的片面印象——如果一个人对他的一幅女性画作印象深刻,以至于他忽略了其他人。

毕加索早期作品如《煎饼磨坊》(1900 年)和《手放在肩上的丑角》(1901 年)中描绘的女性,形象介于美与丑之间——这一切都取决于观看者自己的审美情趣似乎有一种“妖精”,这并非没有自满,但可能是生活经历造成的几分疲惫。在“蓝色时期”,如《生活》(1903)、《画家塞巴斯蒂安·君耶尔》(1903)等,在冷蓝色调中,瘦弱女子面无表情,成为艰难生活的承载者。这甚至延续到了“玫瑰时期”,如《坐着的裸体女人》(1905)、《街头艺人》(1905)等。画面偏红的色调可能会让人觉得暖和一些,但看起来还是显得不愉快,甚至比蓝色时期还要悲伤一点。

在画家的一生中,这两个不是特别重要的时期最接近于一个普通人在生活中的位置,他的生活感受是通过他所画的人物来传达的。从大约《两个裸体女人》(1906)开始,毕加索开始强调女性的“形状”和体积,将她们描绘成大象抬起前脚; 《春天的三个女人》(1921)、《沙滩上奔跑的两个女人》(1922)等。画家不再像蓝色和玫瑰时期那样在情感上认同女性,也不再像以前那样在情感上反对女性,而是客观、深入、几乎科学地研究所有物体,包括它们。

  •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以上内容仅限用于学习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本站内容来自网络收集整理或网友投稿,所提供的下载链接也是站外链接,版权争议与本站无关。您必须在下载后的24个小时之内,从您的设备中彻底删除上述内容。如果您喜欢该程序和内容,请支持正版!我们非常重视版权问题,如有侵权请邮件与我们联系处理。敬请谅解!邮箱:121671486@qq.com,微信:diqiuren010101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