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物写我》朱修立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时间: 2022-04-29 01:46:47  3 绘画研究 绘画研究 中国画

图书名称:《以物写我》

【作 者】朱修立著
【页 数】 251
【出版社】 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 , 2020.06
【ISBN号】978-7-5479-2354-2
【价 格】360.00
【分 类】山水画-作品集-中国-现代-中国画-绘画研究
【参考文献】 朱修立著. 以物写我. 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 2020.06.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以物写我》内容提要:

朱修立是50年代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的山水画家,曾跟随傅抱石参与两万三千里写生,又曾追随李可染先生学画,80年代以后游历欧美,借鉴西方艺术。他一生探寻中国画发展的方向,希望以他一生的创作实践来展示这种探索的过程。本书收录了朱修立论述中国画的文字《以物写我》,同时又收录了近十年来朱修立创作的山水画精品。对这些作品,朱修立都写下了创作手记,记录了当时创作的境况以及对每一幅作品的艺术观念以及技法处理的理解。这是一个80多岁的老画家一生艺术经验的总结,是他给年轻一代画家最好的礼物。

《以物写我》内容试读

中国山水画论述(提纲)

一、艺术观

任何民族的艺术都是表现民族的理想与信仰。中国人崇尚“天人一体”“物我相融”的哲学观。

二、写意精神

中国画的创作理念是“写意精神”,此处所指的写意是创作理念,而不是指表现手法。写是手段,意是目的。

三、写·意

写一用带有审美情感的书法性的点与线作为写意的手段。意一意识形态及审美理想。

四、物我相融

物我相融是观念,是指艺术形象上附有“意”的痕迹,是“情与景会”的结果。但怎样操作,古今未有叙述,是以物为主,还是以我为主?是三七开,还是对半分?这些都是画家操作时面临的难题。

物象是没有知觉的,我是有思维的,带着个人的思想感情去观物,会得到不同的效果。小河整日在鸣咽还是在唱歌,在乎个人感受。所以,在物我相融这一对矛盾中,人是主动的。在艺术创作中,把物作为情感的载体而加以提升与塑造,使之成为“意象”,这个过程我赋予它一个新的词:“以物写我”

“物我相融”是观念,“以物写我”是操作。

五、以物写我

“以物写我”即写意,通过对物的情感化、审美化和形式化的处理,使之成为表达的载体。情感化一令物象打上画家情感的烙印使之有情趣。审美化一形象必须符合个人的审美理想,美化形象。形式化一把自然形象提升到形式美的高度。

六、“我”

“以物写我”的我,不仅应该是物的代言人,还应该体现文化传承与时代精神的个性诠释,因而艺术家之“我”,是时代性、继承性和个性的融合体,是“大我”,任何缺失都会丧失长期存在的价值。

是故,艺术家必须修养与技术“内外双修”。

1

七、道·技

道是引导,但道只是观念,必须落实在“技”上。艺术之所以为艺术,其要点在于用什么样的表现形式。

写实

“以我写物”是创作过程中三度空间的思维。

写意一“以物写我”在处理画面时的思维是二度空间,因为二度空间,才提升到形式上的处理。

八、理·法·趣

法无定法:理为始、法为表、趣为终。技法服务于理,成就于趣。是故,艺术才有欣赏性。

(此文为朱修立先生与青年画家一次座谈会的谈话提纲)

2

以物写我

供人想象的艺术

山水画是“境”的艺术,是静的艺术,是“心入定”的艺术,是由实转虚的艺术,是留下大片空白,供人想象的“意象艺术”。

造型艺术与造境艺术

西方人称之为风景画,而中国人称之为山水画。西方人称之为造型艺术,因为他们所描绘的是物。中国人描绘的是心中的“意”,是借山水物象来表达心中的“意”。是借形象与意相结合所造成的“境”,故而应称之为“造境艺术”

山水画如此,花鸟画也如此。西方人把锦鸡标本放在那里作模特,加以主观加工处理。中国人的花鸟画却是活生生的动态场景,是“造境”。

这不单纯是一个名词的不同,其中包含着创作的哲理,着眼点和着手点都有很大的区别。画者与观者都不可不知。

中国画的创作理念是“写意”精神

一、中国画创作的理念是写意,写是指手法,意是指思想,源于中国哲学的天人合一和物我相融的观念。因为物我相融,所以能借物表意,因此读画不仅只看表象的形似,而更应该品味“意似”。

二、写是手段,又称笔墨,指用有审美情感的线和墨去表达心中的意。意本身无法表现,只有通过形才能表达。形和意是统一体,因此不能说形胜意,或意胜形。意与形的合一称之为意象。意象是有内涵的,需要品味,不能仅看形像不像作为评价优劣的标准。

三、意是指“意识形态”。古人说绘画的功能乃“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即指意识形态。意识形态有正邪忠奸之分,有高下深浅之别,也有文野雅俗不同。但当它作为艺术形态出现时,便有了美与丑的区别。艺术追求真善美,会对社会文化产生净化作用。

四、心中所想,说出来便是话;心中所思,着手化为画,所以“画”就是“话”,看见某人的画便可听见他说的话。人即画,画即人。正邪高下,雅俗美丑,一目了然。从作者来说,借物表达就是“以物写我”,从审美角度而言,人人都不是外行。

3

···试读结束···

  •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以上内容仅限用于学习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本站内容来自网络收集整理或网友投稿,所提供的下载链接也是站外链接,版权争议与本站无关。您必须在下载后的24个小时之内,从您的设备中彻底删除上述内容。如果您喜欢该程序和内容,请支持正版!我们非常重视版权问题,如有侵权请邮件与我们联系处理。敬请谅解!邮箱:121671486@qq.com,微信:diqiuren010101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