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金融 新时代中国特色金融外宣文本英译及网站全球化行为研究》傅恒作|(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时间: 2022-04-28 09:22:54  30 全球化 全球化 文本

图书名称:《全球金融 新时代中国特色金融外宣文本英译及网站全球化行为研究》

【作 者】傅恒作
【丛书名】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优秀学术成果丛书
【页 数】 220
【出版社】 杭州: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 , 2021.06
【ISBN号】978-7-5178-4343-6
【价 格】59.00
【分 类】金融-宣传-资料-英语-翻译-研究-中国;金融-网站-全球化-研究-中国
【参考文献】 傅恒作. 全球金融 新时代中国特色金融外宣文本英译及网站全球化行为研究. 杭州: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 2021.06.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全球金融 新时代中国特色金融外宣文本英译及网站全球化行为研究》内容提要:

本书围绕银行与证券业,通过比对国内外金融机构,进行了金融外宣文本及门户网站国际化行为研究。上篇主要描述了中国银行业外宣现状及问题,并通过条理化实例分析,借助语料库及互联网辅助技术,探讨业务名称、奖项荣誉、组织机构、宣传口号、条例规章、政治文化空白等规范化翻译模式。

《全球金融 新时代中国特色金融外宣文本英译及网站全球化行为研究》内容试读

中国金融术语外宣翻译原则探讨

1.1金融术语译名规范化翻译原则

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一带一路”倡议,与人民币国际化战略,形成了新时代国家顶层战略交集,为中国的金融业发展拓展了空间,为人民币国际化发展提供了风险缓冲地带。除了金融资源布局、区域政策调整、金融合作对接等问题,金融术语译名的规范化问题,也成了制约中国金融业国际化发展的一大因素。如果“一带一路”建设中缺乏规范的金融文本和规范的金融专业术语,就会大大阻碍中国金融业的国际化进程。规范的金融术语是金融理念国际化传播的前提,而不具有国际认同性的译文作为媒介,将无法实现金融专业知识及业务执行上有效的信息传递,不利于“一带

一路”沿线国家在金融经济领域相互渗透、相互移植、相互融合,不利于推动中国在“一带一路”建设中金融业方面的规范化治理。

金融术语译名规范化的相关研究主要包括术语的语言特征及翻译原则研究、术语译名规范化对策研究、金融术语翻译研究三个方面。

001

全球

金融「新时代中国特色金融外宜文本英译及网站国际化行为研究

(1)术语的语言特征及翻译原则研究

术语是在特定科学领域用来表示概念的称谓的集合,是理论的浓缩,是科学规律的高度概括和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专业性、科学性、单义性、系统性等特点。语言学中布拉格学派的后继者们至今仍活跃在捷克、斯洛伐克,致力于术语学研究。20世纪30年代初期,他们从术语标准化的角度出发研究术语学。中国自明清西学东渐浪潮以来,术语翻译便受到学界的重视。傅兰雅提出汉语接受新词时应重意译、轻音译;狄考文提出术语翻译应简短、方便、实用,同类术语应协调一致、准确定义等观点,恰与术语的简洁性、系统

性、语义单一性等特征相吻合;林乐知、范祎在《译谭随笔:新名词之辨惑》

一文中提出新名词创制法,涉及可译性、造字法、专科词典、译名表、借用日译词等内容。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背景下,大量新概念的涌现及多元文化的交流,对术语翻译提出新的要求。姜望琪提出术语翻译的三项标准一准确性、可读性、透明性,尤以准确性为先【2】;而侯国金则认为“系统一可辨性”原则才是术语翻译方法论之根本【3]。赵忠德在《关于语言学术语的统一译名问题》中强调了语言学术语译名统一的必要性[4]。赵南陔在《关于科技译名统一问题的探讨》中着重探讨了译名统一问题的严峻性及武器术语翻译原则[5]。刘法公教授特别强调法规文件译名应遵循“唯一性”原则[】,组织机构汉英译名的统一则需遵循“名从源主”[】。

《术语翻译应以规范和忠实为原则一以三部经济学辞书为例》中,樊林洲指出术语翻译具有“忠实性”“透明性”“规范性”等特点,“翻译规范决定翻译产品的规范性程度,规范功能在专业术语翻译中处于中心地位”〔8】。

(2)术语译名规范化对策研究

为破解译名混乱的难题,许多学者分别从翻译技巧、译者的责任、规则、译者素养、权威部门的管理等方面研究术语规范化的对策。王金波认为:“各行其是,无视译名原则和国家译名标准,疏于考证是译名混乱的主要原因。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翻译研究者应协同合作,遵守规范,保持统

一。”[9]他提到的“译名原则”,主要指20世纪80年代中期,科学家钱三强在《人民日报》上撰文提出的观点:“当遇到以外国自然科学家名字命名的术语时,外国科学家人名要根据‘名从主人’‘约定俗成’‘服从主科’和

002

1中国金融术语外宣翻译原则探讨

‘尊重规范’这四项原则。”文有仁先生针对译名不统一问题提出五个解决办法,即“遵守‘名从主人’原则”“归口权威机构”“遵循传统译名”“少用缩略词”“慎用音译词”。[]术语规范工作仅从学术领域展开,见效甚微,需要将术语译名与立法相结合。1909年,科学名词编订馆成立;1932年,国立编译馆成立;1950年,学术名词统一工作委员会成立;1985年,成立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这些机构为科技名词的规范、统一做了大量工作。为探讨术语立法的可能性,2012年,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设立重大研究项目“国外术语立法现状研究”,对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瑞士、比利时、葡萄牙、立陶宛、美国、加拿大、巴西、俄罗斯、日本、韩国、新加坡、沙特、约旦、澳大利亚、新西兰、埃及、突尼斯等22个国家的术语立法、术语规范等状况进行了梳理、研究,并出版了《国外术语工作及术语立法状况》。术语管理部门将其作为术语学、语言规划学的研究资料。

(3)金融术语翻译研究

金融术语因其显著的价值和实用性,引起了很多翻译学者的兴趣,其研究视角主要为金融术语的词源、特征、认知途径、隐喻解读等。陈黎峰在《金融英语术语的特点及其翻译》中归纳出金融术语的六大特点一单一性、对义性、类义性、简约性、历史性、与时俱进性,并明确指出:翻译时应根据语言形式的不同,直译意译灵活变通,特有术语坚持直译,非常语境把握词义,避免专业误译]。蒋兰等在《美国金融危机相关术语的汉译》中按照术语翻译准确、简洁的原则,探讨了美国金融危机中涉及的重要术语的汉译,比较了各种译法的优劣2]。高新华、刘白玉在《金融危机英语隐喻词汇的翻译》中从认知理论出发,认为隐喻普遍存在于金融危机英语词汇的22个领域,重点讨论了保留隐喻形象、借用隐喻形象和舍弃隐喻形象三种翻译方法3]。杨琼在《浅谈国际金融术语的翻译》一文中,针对金融术语的缩写术语、一词多义、过时的翻译习惯等特点,提出了对应的翻译策略】。王伟在《隐喻思维与金融术语学习》一文中,从隐喻视角提供了关于金融术语的认知和理解途径,拓展了记忆、学习金融术语的新思维【5]。马秀兰在《金融术语英汉翻译单一性信息传导机制的认知辨识》一文中,从认知角度解释

003

···试读结束···

  •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以上内容仅限用于学习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本站内容来自网络收集整理或网友投稿,所提供的下载链接也是站外链接,版权争议与本站无关。您必须在下载后的24个小时之内,从您的设备中彻底删除上述内容。如果您喜欢该程序和内容,请支持正版!我们非常重视版权问题,如有侵权请邮件与我们联系处理。敬请谅解!邮箱:121671486@qq.com,微信:diqiuren010101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