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明)李时珍原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时间: 2022-04-27 10:57:17  274 本草纲目

书名:《本草纲目》

【作 者】(明)李时珍原著
【丛书名】中国古典文化珍藏书系
【页 数】 464
【出版社】 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 , 2010.01
【ISBN号】978-7-5402-1831-7
【分 类】本草纲目
【参考文献格式】 (明)李时珍原著. 本草纲目. 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 2010.01.

图书目录:

《本草纲目》内容提要:

本书是一本医药介绍图书。《本草纲目》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医学所取得的最高成就,是取之不尽的中华医药学知识宝库,素享“医学之渊海”、“格物之通典”之美誉。其涉及内容极为广泛,如在生物、化学、天文、地理、地质、采矿,以及历史学等方面都有一定的成就,所以可以说它是一部有着世界性影响的博物学著作。自问世以来,一直以其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之雄姿独占中国古代药学之鳌头,成为中国古代药学史上部头最大、内容最丰富的巨著,曾被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誉为“中国的百科全书”,成为历代医者和读书人孜孜以求的必修书。但流传下来各种不同的版本对《本草纲目》所进行的注解,或因文字枯涩不易读,或因错误较多、篇章过于冗长、形式上条理不清等诸多原因,严重影响了《本草纲目》的权威性,不利于《本草纲目》更好地普及,为人们的健康作出更大贡献。

《本草纲目》内容试读

国学精品书院

第一卷序例

神农本草经名例

上药一百二十种为君,主养命以顺应上天,无毒, 多服久服不伤人。欲轻身益气、延

本草纲日

年益寿者以上经为本。

中药一百二十种为臣,主养性以顺应人事,或无毒 或有毒,宜斟酌服用。欲遏病、滋 补虚赢者以中经为本。

下药一百二十五种为佐、使,主治病以顺应土地 多毒,不可久服。欲除寒热邪气、破 积郁病者以下经为本。

三品共计三百六十五种法三百六十五度,一度应一日,以成一年。 把此数翻倍,合七百三十种。

药中有君、臣、佐、使,以便互相支持、制约。 通常适宜的配置是一君、二臣、三佐、五 使,又可一君、三臣、九佐使。

药有阴阳配合、母子兄弟,根 茎、花、实、苗,皮、骨、肉。 不同药物之间,药性不同,有宜单行者、相须者、相使者、相畏者、相恶者、相恶者 相反者、相杀者。这七种情形,医者要针对药 性,并合起来观察。当用药性相须、相使者 勿用药性相恶、相反者。若药物有毒但是适 宜互相制约,则可用相畏、相杀者 ;若不是这样,则不能合用。[ 时珍说]药有七情;独行者,指单方,不需辅药;相须者指药物是同类,不可分离,如人参、甘草、黄檗、 知母之类;相使者,指主药之佐使;相恶者, 指药物夺取彼此之能量;相畏者, 指药物受到彼此之制约;相反者,指两不相合之药;相杀者 指制约彼此之毒性。古方中多有用相恶 相反者。所以,相须、相使同用者,为用药之帝道;相畏 相杀同用者, 为用药之王道;相恶、相反同 用者,为用药之霸道。

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又有寒、热、温、凉四气,及有毒、无毒毒、无毒。 药物是阴干、曝干,采,造的时月 生、熟,出于何种土壤,药物的真伪、陈、新,各有方法。药性有适宜制丸者,有适宜制散者,有适宜煎煮者 有适宜酒泡者,有适宜制膏者, 也有兼宜以上各种制作方法者。凡此种种,皆要顺从药性,不得逾越。

欲治疗疾病,必先了解它的根源,等候治病时机。 若五脏未虚,六腑未竭,血脉未乱, 精神未散,那么,服药必活。

疗寒用热药,疗热用寒药,饮食不消用吐、下药, 鬼疰、蛊毒用毒药,痈肿、疮、瘤用疮 药,风湿用风湿药, 根据各自病情选择相宜的药物。

病在胸膈以上者,宜先进食后服药;病在心腹以下者 宜先服药后进食。病在四肢血

1

脉者,宜空腹且在白天服药;病在骨髓者 ,宜饱食且在夜间服药。 国学精品书院

那些主要的大病,有中风、伤寒,寒热、温疟, 中恶霍乱,大腹水肿,肠潞下痢,大小便 不通,奔豚上气,咳逆、呕吐, 黄疸、消渴,留饮癖食 坚积、症瘕,惊悸、癫痫、鬼疰、鬼疰,喉痹、齿痛,耳聋、 目盲,金疮蹂折,痈肿恶疮,痔漏瘿瘤;男子五劳 七伤,虚乏羸瘦;女子带下崩中,血闭阴蚀;虫蛇蛊毒所伤。此为大致病类 其间的变动枝叶,各宜依照端绪以用药。 七方

[岐伯说]气有多少,形有盛衰,治疗有缓急 药方有大小。又说,病情有远近,症候有 中外,治疗有轻重。病情近者用奇方 病情远者用偶方。发汗不用奇方,下泻不用偶方。 病情近则化偶方为奇方,剂量小而病除; 病情远则多用由奇方合成的偶方 ,需大剂量方能本草纲目治愈。奇方不行则用偶方,偶方不行则从另外的角度考虑,所谓寒、热、温 凉,表现出的也许是与之相反的症候。[王冰说]脏位有高下 ,腑气有远近,病症有表里,药用有轻重。 单方为奇,复方为偶。 心肺为近;肝肾为远,脾胃居中。 肠膻胞胆,亦有远近。唯有识见高远者,能够权衡利弊对症下药。 药方与其重不如轻,与其毒不如善, 与其大不如小。[时珍说]对主要病症我们要进行正面治疗 ,对附加病症进行相反治疗。比如,热邪在下

而上有寒邪,则以寒药为主、热药为佐。服药之后 热气既散,寒性也就消失了。寒邪在 下而上有浮火,则以热药为主、寒药为佐,服药之后 寒气既消,热性也就散了。[完素说] 症候的改变在于病情,治病在于药方配制药方在于医生。方有七类:大、小、缓、急、奇、奇、 偶、复。配制药方的主体,源于气味。 寒、热、温、凉,四气生于天;酸、苦、辛、咸、甘、 味成于地。所以有形为味,无形为气。 气为阳,味为阴。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 咸味涌泄为阴,淡味渗泄为阳。或收或散 或缓或急,或燥或润,或软或坚,各随脏腑的病 症,而施行药的品味,于是七方可成。所以,奇偶 复方,是三种药方的剂量的大小;大、 小、缓、急方,是四种配制方法。故称:治有缓急。放称:治有缓急 方有大小。

大方[完素说]身表为远,里为近。 大小,是配制奇、偶方的方法。假如小承气汤、 调胃承气汤,是奇方中的小方;大承气汤、抵当汤, 是奇方中的大方,因为需要用它进攻里 面的病症。[从正说]病人兼有几种病症 一二味药就不适合;肝肾及下部的病症,必须采 用大方。王太仆以心肺为近,肝肾为远,脾胃为中。 刘河间以身表为远,身里为近。他认 为,身体一半以上有三分气,为天。 身体一半以下有三分气,为地。中间为人。

小方 从正说]小方有两种:有一味主药两种从药的小方 适合于邪气单一的疾病;有分成两部分而多次服用的小方,适用于心 肺及上焦诸病。[完素说]肝、肾位远,治疗 它们的病必须剂量大而味数少,使其气迅急下走;心 肺位近,要治疗它们的病,必须剂量 小而次数多,使其气易散而上行。肺服九 心服七、脾服五、肝服三、肾服一,乃五脏生成 之数。

缓方[王冰说]假如病在肾而心气不足,服药宜急过, 不使气味袭心,以免肾药欺 心,心力更衰。上、下、远、近之病与此相同。 [完素说]圣人治上不犯下,治下不犯上,治 中上下俱无犯。[好古说]治上必妨下 治表必妨里。用黄芩以治肺必妨脾,用肉苁蓉以 治肾必妨心,服干姜以治中必僭上 服附子以补火必涸水。 [从正说]缓方有五:有以甘甜2延缓之方,如甘草、糖 蜜之类,病在胸膈,取其留恋;有以药丸延缓之方 ,与汤散相比,其药效迟慢;有味品众多之缓方,药品众多则相互拘制, 不得各展其药性;有无毒治病之缓 学精甘院

方,无毒则性纯功缓;有气味俱薄之缓方 气味薄则长于补上治上,及至蔓延到下部,药力 已衰。

急方[完素说]味厚者为阴,味薄者为阴中之阳; 所以,味厚可致使下泄,味薄则通 气。气厚者为阳 气薄者为阳中之阴;所以,气厚则发热,气薄则发汗。 [好古说]治主病宜用缓方缓则治其本;治从病宜用急方,急则治其标。表、里 汗、下,皆有所当缓、当急。[从正说]急方有四:有急病急攻之急方, 比如针对中风之类的疾病;有汤散荡涤之急方, 下咽易散而行速;有毒药之急方, 毒性能上涌下泄以减弱病势 ;有气味俱厚之急方,气味俱厚,直趋于下而力不衰。

奇方[王冰说]单方也。 [从正说]奇方有二:有独用一药之奇方,适宜于病在上而近者;有药和一数一、三、五 七、九之奇方,宜下泄不宜发汗。

偶方 [从正说]偶方有三有两味相配之偶方;有古之二方相合之偶方, 古谓之复

本草纲目

方,皆宜于病在下而远者;有药合阴数二、四、六 八、十之偶方,宜发汗不宜下泄。

复方[好古说]复者,再也,重也。 所谓十补一泄,数泄一补也。还有, 伤寒见风脉, 伤风得寒脉,为脉证不相应,亦以复方应对。 [从正说]复方有三:有二方、三方、数方相合 之复方,如桂枝二越婢一汤 五积散之类;有本方之外另加别药, 如调胃承气加连翘、薄荷、黄芩、栀子为凉膈散之类;有两分均等之复方 如胃风汤各等分之类。

十剂

[徐之才说]药有宜、通、补、泄、轻、重、涩、 滑、燥、湿十种,是药之大体,然而《神农本 草经》没有记录,在那以后的人们也未作叙述。 凡是用药的人,必须详细审查,则不会 遗失。

宣剂[杲说]外部感受了六淫之邪,欲传入体内 脾实而不受,淫邪在胸中郁积,天 分气分窒塞不通,而出现呕吐症状,这就是“壅”。 故必破气之药,如姜、橘、藿、 类,泻其壅塞。[经(即《神农本草经》 下同)说]凡是癫痫中风、胸中诸实、咳痰寒结、胸 中热郁,上而不下,久则咳嗽、气喘、腹胀 生成了水肿之病,非宣剂不能治愈。[完素说] 郁积不散为壅,必须用适宜的方法散去, 如痞满不通之类。用药攻其里,则宣剂药效上 行,泻剂药效下行。涌剂即是瓜蒂、栀子之类。 发汗通表亦同。[好古说]经有五郁,木郁 则透出它,火郁则散发它,土郁则削弱, 金郁则下泄它,水郁则折毁它,皆宣剂的功效。 [时珍说]壅即堵塞;宜即驱散、发散。郁塞之病, 不升不降,传化失常。所以,气郁有余, 则用香附、抚芎之类引开,不足则需补中益气。 火郁微则用山栀、青黛发散,甚则升阳解 肌发汗。湿郁微则用苍术、白芷之类燥解 甚则用风药偏胜。痰郁微则用南星、橘皮之类 化解,甚则用瓜蒂、藜芦之类翻涌。 血郁微则以桃仁、红花之类运行,甚则用吐 利之法疏导。食郁微则用山楂、神曲消除 甚则用上涌下利之法减轻。这些都是宣剂。

通剂.[从正说]通即流通。大小便不通,宜用木通 海金沙、琥珀、大黄之类使其畅 通。[时珍说]滞即留滞。 湿热之邪留于气分,形成痛痹癃闭者 ,宜用淡味之药上助肺气下降,通其小便,以泄气中之滞,木通 猪苓之类就行。湿热之邪留于血分,形成痹痛肿 注、二便不通的,宜用苦寒之药下引,通其前后 以泄血中之滞,防己之类就行。[经说]味

3

薄者通,故淡味之药称为通剂。

···试读结束···

  •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以上内容仅限用于学习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本站内容来自网络收集整理或网友投稿,所提供的下载链接也是站外链接,版权争议与本站无关。您必须在下载后的24个小时之内,从您的设备中彻底删除上述内容。如果您喜欢该程序和内容,请支持正版!我们非常重视版权问题,如有侵权请邮件与我们联系处理。敬请谅解!邮箱:121671486@qq.com,微信:diqiuren010101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