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谁:心理学实证研究社会思维PDF电子书下载|百度网盘下载

时间: 2022-04-17 22:03:39  148 心理学 心理学 直觉

编辑评论:

我是谁:心理学中社会思维的实证研究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社会心理学的前沿成果,并展示了如何使用它们来理解日常现象。通过阅读本书,您可以对自己和他人有新的认识。

我是谁:心理学与社会思维的实证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编辑推荐

适合:对社会心理学以及如何认识自己和他人感兴趣的普通读者,心理学专业的师生

什么是自画像?为什么我们高估了别人对我们的关心(焦点效应)? (见模块 3,“自我概念:我是谁”)

“诸葛亮”(后见之明)的社会心理原理是什么? (见第 2 单元“你知道吗”)

为什么我们都喜欢把金子放在脸上? (参见模块 4,“自助服务偏差”)

为什么其他人在聚会上轻松愉快,而我却害羞和紧张? (参见模块 6,“基本归因偏差”)

我们能相信自己的直觉吗? (参见第 7 单元,“直觉的力量和危害”)

自我实现的预言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人际关系、学习和工作有什么影响? (见第 8 单元,“非理性原因”)

《社会心理学》作者大卫·迈尔斯多年酝酿,打破传统的教科书编撰方式,以社会心理学的实证研究为基础,以论文的形式,回答上述悖论和令人惊讶的问题困惑的问题!

《心理学与生活》作者、斯坦福大学名誉教授菲利普·津巴多教授与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心理学系主任彭开平教授联合推荐!

我是谁:心理学中社会思维的实证研究具有以下特点:

通俗易懂,文雅通俗:本书精选了11个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日常话题,并组织成1万字左右的模块,让知识更容易吸收,让读者更容易掌握阅读中的“完成感”,让每个人都能受到社会心理的启发和激励;

实证“硬核”,与时俱进:本书不是哲学思辨,也不是“心灵鸡汤”,而是当代科学心理学对社会思维的实证研究,提供了一个“硬核”,可以经得起严格检验的知识,每个知识点和结论都有研究文献作为佐证,全书参考文献2500余篇;

科学与人文的完美结合:既有坚实的科学基础,又有温暖的人文关怀;事实的严谨性和智力上的挑战。两位作者像调查记者一样,揭示日常生活中的社会心理现象,展示社会心理学如何解释这些现象,同时反映其背后的人文价值;

学科融合,开阔视野:本书从人文学科的知识传统中强调社会心理材料,并融合文学、哲学、科学等学科的知识,有助于拓展人们的思维和意识,从现实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翻译专业,准确流畅:北京大学侯玉波教授和清华大学廖江群副教授联合翻译,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社会心理学》公共课推荐参考书;

装订精美,小巧玲珑:这套书采用32张开纸精装,内容采用60克进口轻纸印刷。颜色自然柔和,保护视力,不易引起眼睛疲劳。纸质轻软,更方便读者日常携带。并阅读。

简介

自亚里士多德以来,哲学家不断向我们揭示人是一种社会动物。但这种哲学指导无助于缓解我们复杂的现实困惑。在这种情况下,以经验为导向的社会心理学正好可以弥补这一不足,为我们描述社会动物的细节。

David Myers 和 Joan Twitch 的《探索社会心理学》以“社会思维”、“社会影响”和“社会关系”为主题,清晰地展示了社会心理学科学如何为上述问题的答案做出贡献问题。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打破了传统大部头教材的写作方式,将每个有趣的话题组织成10000字左右的长度,以符合人们长期关注的习惯长度,获得一种阅读中的“完成”。 ”。为了方便读者携带阅读,在保留模块化书写优势的同时,在新版改编中,将500多页的原著按照上述分为三个小册子三个主题。

《我是谁:心理学中社会思维的实证研究》,从探索社会心理学的第一本《社会心理学导论》和第二本《社会思维》,探讨了我们如何看待自己和他人,它涉及自我概念、自我- 自尊、自我控制、自私的偏见、社会信仰和判断,以及态度和行为的相互作用。

整篇文章逻辑严谨,语言清晰,用词要有理有据,与市面上常见的处理这些话题的写作方式形成鲜明对比;它可能无法解决你所有的困惑,但无论你是心理学本科生还是研究生、专业从业者还是普通读者,本书都能给你带来惊喜。

关于作者

大卫·迈尔斯

1942年出生,美国密歇根州霍普学院心理学教授,著名心理学家。迈尔斯著述颇丰,出版著作17部,其中包括经典畅销教科书《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纲要》。 Miles 在《科学》、《美国科学家》、《美国心理学家》和《心理科学》等 30 多种学术期刊上发表过文章。他还致力于向普通读者介绍心理学,在包括《今日教育》和《科学美国人》在内的近 50 种科学期刊上撰写专栏。由于他的研究和写作贡献,迈尔斯获得了无数奖项,包括美国心理学会的“Galton Allport”奖、美国大脑与行为联合会的“杰出科学家”杰出服务奖、美国人格与社会心理学会和 2011 年总统奖来自美国国家科学院等。

琼·特威奇

在芝加哥大学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在密歇根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并在凯斯西储大学完成社会心理学博士后研究。他现在是圣地亚哥州立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发表了 120 多篇关于代际差异、文化变革、社会排斥、性别角色、自尊和自恋等主题的科学论文。她的研究曾在《时代》、《纽约时报》、《今日美国》和《华盛顿邮报》等杂志上发表。她在多个网站和杂志上为普通读者撰写文章,其中包括《大西洋》杂志上获得国家杂志奖提名的文章。她定期向大学教职员工、军事人员、夏令营领导和企业高管讲授代际差异。

精彩的书摘

我们世界的核心:我们的自我意识

您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完成“我是______”这句话(您可能会给出五个答案)。你的答案将勾勒出你自我概念的大致轮廓。

一个人最重要的部分是自1、你的自我概念的基石,你用来定义自己的特定信念,是你的自我图式。图式是我们用来组织世界的心理模板。我们的自我图式,例如我们如何看待自己的运动、超重、聪明等,强烈影响我们如何感知、回忆和评估他人和自己。如果爱好是你自我概念的核心(如果成为一名运动员是你自我图式的一部分),你就会倾向于关注他人的身体和技能。你能快速回忆起与运动相关的经历,你更喜欢与你的自我图式一致的信息。如果您朋友的生日与您的生日相近,您更有可能记得他的生日。自我图式形成了我们的自我概念,这有助于我们组织和组织

体验一下。

我们的自我意识是我们生活的中心,因此我们倾向于将自己视为舞台中心,并高估他人对我们的关心程度。因为这种聚光灯效应(也译作“聚光灯效应”),我们直觉地高估了别人对我们的关注程度。

劳森研究焦点效应。他以大学生为对象,要求他们穿上正面印有“美国鹰”字样的运动衫与同学见面。大约 40% 的大学生确信其他学生会记住他们衣服上的字样,但实际上只有 10% 的人会记住。大多数观察者甚至都没有注意到大学生们出去几分钟就换衣服回来了。在另一项实验中,即使大学生穿着令人尴尬的衣服,例如胸前印有歌手巴里·马尼洛 (Barry Manilow) 脸的 T 恤,也只有 23% 的观察者注意到这一点,远低于在胸前炫耀的情况。那些认为 50% 的同学会注意到他们的 T 恤的前摇滚乐队的学生猜测的百分比。

这种“焦点效应”不仅适用于我们另类的服装和糟糕的发型,也适用于我们的情绪:焦虑、愤怒、厌恶、欺骗和对他人的吸引力。真正注意到我们的人比我们想象的要少。我们总是敏锐地意识到自己的情绪,所以我们常常有一种错觉,以为别人一眼就知道我们的情绪。同样,我们还假设其他人可以在公共场合发现我们的社交失误和精神疏忽。但研究发现,其他人往往没有注意到我们的痛苦,如果他们注意到了,他们很快就会忘记它。我们越有自我意识,就越相信这种透明的幻觉。

目录

序列 21

1 如何开展社会心理学研究 23

理论的形成与检验24

相关研究:探索自然的联系 27

相关性和因果关系 30

实验研究:探索因果关系 32

控制:变量的操作 33

随机分配:一个重要的平衡器 35

实验研究中的伦理和道德问题 37

从实验室到生活 39

2 你知道吗 43

3 自我概念:我是谁 51

我们世界的心脏:我们的感受 51

自我与文化 53

个人主义在文化中的成长 55

文化和自尊 61

自知之明 62

预测我们的行为 63

预测我们的感受 65

自我分析的智慧与幻想 68

4 自私的偏见 71

正负事件解读72

我们都高于平均水平 74

盲目乐观 79

错误的普遍性和错误的唯一性 83

自尊动机 85

5 自恋和自尊的极限 89

高自尊和低自尊之间的权衡 90

自我效能97

6 基本归因错误 99

日常生活中的基本归因错误 102

为什么我们会犯归因错误 106

观点和态势感知 107

文化差异 110

基本归因错误 112 的影响

7 直觉的力量和危害 115

直觉的力量 116

直觉的局限性 119

我们高估了自己判断的准确性 121

过度自信的补救措施 126

构建记忆 127

重建我们过去的态度 128

重构我们过去的行为 130

非理性的 8 个原因 133

我们的先入之见控制着我们的解释 134

我们更容易被令人难忘的事件所左右,而不是事实 136

我们错误地感知相关性和控制 140

幻觉相关 140

控制幻觉 141

我们的信念可以产生证据来证明自己 145

教师的期望会影响学生的表现吗? 146

我们能从别人那里得到我们期望的东西吗? 148

结论 151

9 行为和信念 153

态度是否影响行为 154

行为会影响态度 156

角色扮演 156

言语成为信念 160

行为和态度 161

跨种族行为和种族态度 165

洗脑166

为什么我们的行为会影响我们的态度 168

10 临床直觉 175

幻觉相关 176

事后看来 177

自我确认诊断180

临床直觉和统计预测 181

对改进临床实践的启示 185

11 临床治疗:社会认知的作用 187

社会认知与抑郁188

扭曲的事实或现实主义 189

消极思维是抑郁症的原因还是结果 191

社会认知与孤独196

社会认知与焦虑199

心理社会治疗 204

通过外部行为改变内部 204

打破恶性循环 205

参考书目索引 210

参考 219

  •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以上内容仅限用于学习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本站内容来自网络收集整理或网友投稿,所提供的下载链接也是站外链接,版权争议与本站无关。您必须在下载后的24个小时之内,从您的设备中彻底删除上述内容。如果您喜欢该程序和内容,请支持正版!我们非常重视版权问题,如有侵权请邮件与我们联系处理。敬请谅解!邮箱:121671486@qq.com,微信:diqiuren010101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