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历史进程的九大科学家代表作图释书套装9册电子版彩图完整版|百度网盘下载

时间: 2022-04-17 05:16:06  16 相对论 相对论 VII

编者语:相对论、几何学、算术九章、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算术研究、天体运动论、天体演化、物种起源和自然历史。

影响历史进程的科学家的九位代表作品的表情包9册,电子书销量首次突破200万套!所有注释、完整翻译和完整解释。作者有哥白尼、达尔文、牛顿等顶尖科学家陪你穿越时空。

影响历史进程的9位科学家9个代表作品的表情图集9个电子版

影响历史进程的九大科学家表情包9卷电子版预览

图书精选

九位科学家代表作品的表情系列丛书,将为你打造一场无障碍阅读巅峰科学思想的盛宴。分享顶级智慧的过程也可以是生动有趣的。

九大科学家代表作品的表情系列丛书自出版以来累计销售200万套,成为阅读界经久不衰的阅读时尚。

九大科学家的代表作应加注、译、解。他们是阅读世界无障碍、愉悦阅读的发起者和践行者,打破枯燥乏味的社科阅读材料。刻板印象。九位科学家组团,带你通天地,走出思想迷宫,踏上人生的大道。

简介

相对论分三章,其中第一章讨论狭义相对论;第二章讨论广义相对论;第三章讨论爱因斯坦对整个宇宙的思考。相对论的提出给物理学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共同奠定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极大地改变了人类对宇宙和自然的“常识”概念。 “时空”、“弯曲时空”等新概念。

《几何基础》共十三卷,其中第一卷涉及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三角形的边和角的大小关系、平行线的理论、等面积的条件。三角形和多边形;第二卷介绍如何将三角形变成等面积的正方形;第 3 册涉及圆圈;第 4 册处理内接多边形和外接多边形;第 6 册涉及相似多边形的理论;第 5、7、8、9 和 10 本书涉及比例和算术理论;后面讲立体几何的内容。从这些内容可以看出,目前属于中学课程的初等几何的主要内容已经完全涵盖在本书中。

《算术九章》共收录了246道数学题并给出了答案。这些算法比欧洲同类算法早1500多年,对世界数学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算术研究》正文分为七章。第一章讨论数的全等;第二章讨论一阶同余方程;第三章讨论幂余数并证明费马小定理;第四章讨论了二次同余方程;第五章系统地扩展了二次方程(这使得高斯必然成为群论的先驱之一);第六章讨论了上述理论在特殊情况下的应用;第7章讨论了电路方程,这也被认为是本书最好的内容。

在《进化论与伦理学》中,作为达尔文进化论的支持者和宣传者,赫胥黎不同意将生物世界与人类社会进行简单的类比。社会责任是构成人类社会的基础,也是人成为人的根本原​​因。当他用进化论来解释人类社会的道德现象时。他认为,人在有机体进化过程中所继承的主要是“我行我素”、“自私自利”、“自私自利”,这些都是邪恶的,而道德就是遏制和消除这种邪恶。

《天体运动论》结合前人及作者本人对天文学的观察,运用欧几里得《几何要素》的定理和公式,运用更多的数据证实了他的核心观点。

作者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着重阐述和论证了高等生物是由低等生物逐步进化而来的进化论,提出了基于物竞天择和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论。 《物种起源》的问世,首次将生物学建立在完整的科学基础之上,颠覆了自然史的基本理论。

《自然史》是一本自然史书,全书包括地球史、人类史、动物史、鸟类史和矿物史。在《自然史》中,布冯综合了大量的事实资料,对自然进行了精确、详细、科学的描述和解释,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思想。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是牛顿在他的科学才能达到顶峰时所写的代表作。是他“个人智慧的伟大结晶”。牛顿不仅总结了力学的基本规律,还发现了证明这些规律的数学方法,为数学成为描述宇宙运动的语言奠定了基础。

作者简介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1879 年 3 月 14 日 - 1955 年 4 月 18 日),犹太物理学家。相对论的创始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物理学家之一。

欧几里德(公元前325年-公元前265年),古希腊数学家,被誉为“几何之父”。他的经典著作《几何要素》总结了平面几何的五个公理。欧几里得还写了一些关于透视、圆锥截面、球面几何和数论的著作。

张苍(公元前256年-公元前152年),阳武县(今河南省元阳县)人,西汉丞相,封北平侯。他是西汉初期历法和算术的杰出代表。他主编的《算术九章》是对中国和世界数学发展的重大贡献。

卡尔·弗里德里希·高斯(Karl Friedrich Gauss,1777-1855),德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大地测量学,历史上最重要的数学家之一,拥有“数学王子”天才的美誉。著作有:《算术研究》、《天体运动论》、《曲面综合研究》、《高等大地测量学说》等。

托马斯·亨利·赫胥黎 (1825-1895),博物学家、教育家、皇家学会会员,创立了生物发生理论,即所有细胞都起源于其他细胞,生命起源于无生命的物质的起源。

尼古拉斯·哥白尼 (1473-1543) 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波兰天文学家、数学家、教规博士和牧师。他提出了日心说,并撰写了《天体运动论》。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说体系为后来欧洲自然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查理·达尔文(1809-1882),英国博物学家,进化论的创始人。 22岁从剑桥大学毕业后,作为博物学家,他乘坐“比格尔”号帆船环游世界5年,由此形成了划时代的生物进化观。 1859年,达尔文的科学巨著《物种起源》一书出版,​​立即震惊了整个科学界乃至世界。恩格斯在其著作中将达尔文的进化论、细胞论、能量守恒定律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

乔治·布冯(George Buffon,1707-1788),18 世纪法国著名的博物学家。对于现代科学,布冯对《博物通论》的编撰做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近代以科学精神探索进化问题的第一人。

艾萨克·牛顿 (1643-1727),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数学家,被公认为历史上最伟大和影响深远的科学大师之一。 1661年就读于剑桥大学三一学院,1665年毕业,提出二项式定理。次年,他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创立了微积分理论,开始了光谱学和望远镜的研究。

目录

总目录

相对论

编译器语言

相对论简史(生成序列)霍金

伯格曼说相对论

关于爱因斯坦

第一章狭义相对论

1.1 几何命题的物理意义

1.2 坐标系

1.3 经典力学中的空间和时间

1.4 伽利略坐标

1.5 相对性原理(狭义)

1.6 经典力学中的速度加法定理

1.7 光的传播定律与相对性原理的表面冲突

1.8 物理学的时间观

1.9 相对论的同时性

1.10 距离概念的相对性

1.11 洛伦兹变换

1.12 测量杆和时钟在运动中的行为

1.13 速度相加定律 Fizeau 的实验

1.14 相对启发式评估

1.15 广义相对论的普通结果

1.16 经验与狭义相对论

1.17 Minkowski 的四维空间

第二章广义相对论

2.1 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

2.2 重力场

2.3 惯性质量与引力质量相等是广义相对论公设的论证

2.4 经典力学和狭义相对论的基础有哪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2.5 广义相对论的几个推论

2.6 时钟和测量杆在旋转参考物体上的行为

2.7 欧几里得和非欧几里得连续统

2.8 高斯坐标

2.9 狭义相对论的时空连续统可以看成欧几里得连续统

2.10 广义相对论的时空连续体不是欧几里得连续体

2.11 广义相对论的精确表述

2.12 基于广义相对论解决引力问题

第 3 章对宇宙的思考

3.1 牛顿理论在宇宙学中的难点

3.2 “有限”和“极端”宇宙的可能性

3.3 基于广义相对论的空间结构

3.4《基于广义相对论的空间结构》补充

附录

广义相对论的实验证实

相对论和空间问题

什么是相对论

理论物理基础

科学与文明

算术九章

翻译顺序

刘徽《九章算术》序

简介

第一卷方天

第二卷玉米

第三卷衰减

第四卷韶光

第 5 卷商业价值

第 6 卷都丢了

第七卷:利润不足

第八卷方程式

第九卷毕达哥拉斯

附录一《孙子算经》释义

原序列

乘除法的计数方法

论文中的分数如何计算

我不知道该怎么办

附录二《周必算经》释义

高商定理卷一

第二卷:陈子模特

第三卷七天六房

第一卷封面天空模型

第 2 卷:天体测量

第二卷 3 日历

索引

几何元素

翻译顺序

简介

第 1 卷几何基础

定义

公理

公理

命题 I.1

命题 I.2

命题 I.3

命题 I.4

提案 I.5

提案 I.6

提案 I.7

提案 I.8

命题 I.9

提案 I.10

提案 I.11

提案 I.12

提案 I.13

提案 I.14

提案 I.15

提案 I.16

提案 I.17

提案 I.18

提案 I.19

提案 I.20

提案 I.21

提案 I.22

提案 I.23

提案 I.24

提案 I.25

提案 I.26

提案 I.27

提案 I.28

提案 I.29

提案 I.30

提案 I.31

提案 I.32

提案 I.33

提案 I.34

提案 I.35

提案 I.36

提案 I.37

提案 I.38

提案 I.39

提案 I.40

提案 I.41

提案 I.42

提案 I.43

提案 I.44

提案 I.45

提案 I.46

提案 I.47

提案 I.48

第 2 卷几何与代数

命题 II.1

命题 II.2

命题 II.3

命题 II.4

命题 II.5

命题 II.6

命题 II.7

命题 II.8

命题 II.9

提案 II.10

提案 II.11

提案 II.12

提案 II.13

提案 II.14

第 3 卷轮回

定义

命题 III.1

命题 III.2

命题 III.3

命题 III.4

命题 III.5

命题 III.6

命题 III.7

命题 III.8

命题 III.9

提案 III.10

提案 III.11

提案 III.12

提案 III.13

提案 III.14

提案 III.15

提案 III.16

提案 III.17

提案 III.18

提案 III.19

提案 III.20

提案 III.21

提案 III.22

提案 III.23

提案 III.24

提案 III.25

提案 III.26

提案 III.27

提案 III.28

提案 III.29

提案 III.30

提案 III.31

提案 III.32

提案 III.33

提案 III.34

提案 III.35

提案 III.36

提案 III.37

第 4 卷圆和正多边形

定义

命题 IV.1

命题 IV.2

命题 IV.3

命题 IV.4

海伦公式

命题 IV.5

命题 IV.6

命题 IV.7

命题 IV.8

命题 IV.9

命题 IV.10

命题 IV.11

命题 IV.12

命题 IV.13

命题 IV.14

命题 IV.15

命题 IV.16

第五卷比例

定义

命题 V.1

命题 V.2

命题 V.3

命题 V.4

命题 V.5

命题 V.6

命题 V.7

提案 V.8

命题 V.9

提案 V.10

提案 V.11

提案 V.12

提案 V.13

提案 V.14

提案 V.15

提案 V.16

提案 V.17

提案 V.18

提案 V.19

提案 V.20

提案 V.21

提案 V.22

提案 V.23

提案 V.24

提案 V.25

第六卷类似

定义

命题 VI.1

命题 VI.2

命题 VI.3

命题 VI.4

命题 VI.5

命题 VI.6

命题 VI.7

命题 VI.8

命题 VI.9

提案 VI.10

提案 VI.11

提案 VI.12

提案 VI.13

提案 VI.14

提案 VI.15

提案 VI.16

提案 VI.17

提案 VI.18

提案 VI.19

提案 VI.20

提案 VI.21

提案 VI.22

提案 VI.23

提案 VI.24

提案 VI.25

提案 VI.26

提案 VI.27

提案 VI.28

提案 VI.29

提案 VI.30

提案 VI.31

提案 VI.32

提案 VI.33

第七卷数论(一)

定义

命题 VII.1

命题 VII.2

命题 VII.3

命题 VII.4

命题 VII.5

命题 VII.6

命题 VII.7

命题 VII.8

命题 VII.9

提案 VII.10

提案 VII.11

提案 VII.12

提案 VII.13

提案 VII.14

提案 VII.15

提案 VII.16

提案 VII.17

提案 VII.18

提案 VII.19

提案 VII.20

提案 VII.21

提案 VII.22

提案 VII.23

提案 VII.24

提案 VII.25

提案 VII.26

提案 VII.27

提案 VII.28

提案 VII.29

提案 VII.30

提案 VII.31

提案 VII.32

提案 VII.33

提案 VII.34

提案 VII.35

提案 VII.36

提案 VII.37

提案 VII.38

提案 VII.39

第八卷数论(二)

提案 VIII.1

提案 VIII.2

提案 VIII.3

提案 VIII.4

提案 VIII.5

提案 VIII.6

提案 VIII.7

提案 VIII.8

提案 VIII.9

提案 VIII.10

提案 VIII.11

提案 VIII.12

提案 VIII.13

提案 VIII.14

提案 VIII.15

提案 VIII.16

提案 VIII.17

提案 VIII.18

提案 VIII.19

提案 VIII.20

提案 VIII.21

提案 VIII.22

提案 VIII.23

提案 VIII.24

提案 VIII.25

提案 VIII.26

提案 VIII.27

第9卷数论(3)

提案 IX.1

提案 IX.2

提案 IX.3

提案 IX.4

提案 IX.5

提案 IX.6

提案 IX.7

提案 IX.8

提案 IX.9

提案 IX.10

提案 IX.11

提案 IX.12

提案 IX.13

提案 IX.14

提案 IX.15

提案 IX.16

提案 IX.17

提案 IX.18

提案 IX.19

提案 IX.20

提案 IX.21

提案 IX.22

提案 IX.23

提案 IX.24

提案 IX.25

提案 IX.26

提案 IX.27

提案 IX.28

提案 IX.29

提案 IX.30

提案 IX.31

提案 IX.32

提案 IX.33

提案 IX.34

提案 IX.35

提案 IX.36

第 10 卷无理数

定义(1)

命题 X.1

命题 X.2

命题 X.3

命题 X.4

命题 X.5

命题 X.6

命题 X.7

命题 X.8

命题 X.9

命题 X.10

提案 X.11

提案 X.12

提案 X.13

提案 X.14

提案 X.15

提案 X.16

提案 X.17

提案 X.18

提案 X.19

提案 X.20

提案 X.21

提案 X.22

提案 X.23

提案 X.24

提案 X.25

提案 X.26

提案 X.27

提案 X.28

提案 X.29

提案 X.30

提案 X.31

提案 X.32

提案 X.33

提案 X.34

提案 X.35

提案 X.36

提案 X.37

提案 X.38

提案 X.39

提案 X.40

提案 X.41

提案 X.42

提案 X.43

提案 X.44

提案 X.45

提案 X.46

提案 X.47

定义(2)

提案 X.48

提案 X.49

提案 X.50

提案 X.51

提案 X.52

提案 X.53

提案 X.54

提案 X.55

提案 X.56

提案 X.57

提案 X.58

提案 X.59

提案 X.60

提案 X.61

提案 X.62

提案 X.63

提案 X.64

提案 X.65

提案 X.66

提案 X.67

提案 X.68

提案 X.69

提案 X.70

提案 X.71

提案 X.72

提案 X.73

提案 X.74

提案 X.75

提案 X.76

提案 X.77

提案 X.78

提案 X.79

提案 X.80

提案 X.81

提案 X.82

提案 X.83

提案 X.84

定义(3)

提案 X.85

提案 X.86

提案 X.87

提案 X.88

提案 X.89

命题 X.90

提案 X.91

提案 X.92

提案 X.93

提案 X.94

提案 X.95

提案 X.96

提案 X.97

提案 X.98

提案 X.99

提案 X.100

提案 X.101

提案 X.102

提案 X.103

提案 X.104

提案 X.105

提案 X.106

提案 X.107

提案 X.108

提案 X.109

提案 X.110

提案 X.111

提案 X.112

提案 X.113

提案 X.114

提案 X.115

第 11 卷立体几何

定义

提案 XI.1

提案 XI.2

提案 XI.3

提案 XI.4

提案 XI.5

提案 XI.6

提案 XI.7

提案 XI.8

提案 XI.9

提案 XI.10

提案 XI.11

提案 XI.12

提案 XI.13

提案 XI.14

提案 XI.15

提案 XI.16

提案 XI.17

提案 XI.18

提案 XI.19

提案 XI.20

提案 XI.21

提案 XI.22

提案 XI.23

提案 XI.24

提案 XI.25

提案 XI.26

提案 XI.27

提案 XI.28

提案 XI.29

提案 XI.30

提案 XI.31

提案 XI.32

提案 XI.33

提案 XI.34

提案 XI.35

提案 XI.36

提案 XI.37

提案 XI.38

提案 XI.39

第 12 卷立体几何

提案 XII.1

提案 XII.2

提案 XII.3

提案 XII.4

提案 XII.5

提案 XII.6

提案 XII.7

提案 XII.8

第 XII.9 号提案

提案 XII.10

第 XII.11 号提案

提案 XII.12

第 XII.13 号提案

第 XII.14 号提案

第 XII.15 号提案

第 XII.16 号提案

第 XII.17 号提案

第 XII.18 号提案

第 13 卷作为正多面体

提案 XIII.1

提案 XIII.2

提案 XIII.3

提案 XIII.4

提案 XIII.5

提案 XIII.6

提案 XIII.7

提案 XIII.8

提案 XIII.9

提案 XIII.10

提案 XIII.11

提案 XIII.12

提案 XIII.13

提案 XIII.14

第 XIII.15 号提案

提案 XIII.16

提案 XIII.17

第 XIII.18 号提案

附录:数学历史年表

进化论:其母“进化与伦理”的完整翻译

非凡的阅读始于影响了每一代学者的知识杰作

编译器语言

简介

天道进化

吴汝纶序

《天衍论译》自序

翻译示例

提高音量:自然选择

第一个

广义秒

第三个分歧

人是第四个

为第五而战

任何六度

第七个

第八个乌托邦

第九名

第十个选择

群十一

第十二群

十三号

原谅第十四

第十五个最重要的

第十六

第十七善组

新反18

第2卷与天空一起赢

成为第一个

第二个担心

第三教源

颜一四

惩罚的第五天

佛六世

第七种业

转到第八个

第九个幻想

十法

第十一学校

麻烦的第十二天

关于性爱十三

第十四骨科

恶作剧15

十六号

进化 17

严复小传

儿童和贫困父母

青少年去上学

英国留学

官场的起起落落

救世主

天启大师

年老与踌躇

归根结底

先生。严复生平年表

关于严复的翻译

译者和老师的来信

吴汝纶给颜的简历写信

梁启超致严复舒

黄遵宪写信给严复书

夏增友致严复书

与张白喜的两封信

苏王之书

与王子祥订书

端方的两本书

与吴光建的四封信

与高凤倩的四封信

回到景德的侄女何仁兰吕碧城女士的书

与沈增之订书

与颜修书

有课本

与胡丽媛预订

与玉郎树

自然历史

非凡的阅读始于影响了每一代学者的知识杰作

前言

简介

第 1 部分大自然的一代

第 1 章地球及其组成部分

自然分类

地球

大海和沙漠

第 2 章自然的世代

宇宙的发展

饥荒年代

最古老的物种

洋流和火山对地形的影响

初级生活

科学与和平

第二部分矿物

第一章天然元素矿物

金、银、铜、铂

砷和锑

硫、金刚石和石墨

第 2 章硫化物和硫酸盐矿物

方铅矿和朱砂

闪锌矿、硫化镉和辉锑矿

斑铜矿、黄铜矿和辉铜矿

黄铁矿、磁黄铁矿和白铁矿

脆银矿、深红银矿、轮状银矿

四面体和四面体

第 3 章卤化物

海特和亚氯酸银

光卤石、冰晶石和萤石

第 4 章氧化物和氢氧化物

尖晶石、锌和铜矿

磁铁矿、钛铁矿和赤铁矿

红宝石和蓝宝石

brucite, limonite and manganite

Chapter 5 Carbonates, Nitrates, and Borates

Aragonite, Calcite and Dolomite

Malachite, azurite and sodium saltpeter

Lembonite, Naborite and Borax Tetrahydrate

Chapter 6 Sulfates, Chromates, and Molybdates

Gypsum, lapis lazuli and anhydrite

barite, cholerite and alumite

Polyhalite and blue lead ore

Chromite and Molybdenite

Chapter 7 Phosphates, Arsenates, and Vanadates

Azurite, cyanite and monazite

Turquoise, silver star and apatite

Arsenite and scorodite

Vanadium potassium uranium ore and vanadium lead ore

Chapter 8 Silicates

Olivine, stevensite and topaz

Cross stone, hard chlorite and andalusite

Kyanite, Blue Line and Blue Pillar

Hemimorphite, Fushan Stone and Beryl

Tourmaline, Black Pillar and Axe

Spodumene, Jadeite and Actinite

Daltzite, wollastonite and stellate

Muscovite, lepidolite and biotite

Medium feldspar and feldspar

Lapis lazuli, leucite and sashlite

Part III Animals

Chapter 1 Livestock

Horse and donkey

Sheep

Dog and cat

Chapter 2 The Beast

Deer and Roe Deer

兔子

The wolf and the fox

Badger, pine marten and ferret

Rat

The hedgehog and the beaver

The lion and the tiger

The jackal and the bear

Elephant, Rhino and Camel

Zebra, moose and reindeer

Antelope

Hippo and tapir

Alpaca and llama

The sloth and the monkey

Chapter 3 Birds

The eagle and the vulture

Kite and [Wild Bird], Shrike, Owl

Doves, sparrows

Canary, warbler, red-throated finches

South American Crane

�n�_with the wren

Hummingbirds, Kingfishers and Parrots

Woodpecker

Stork and heron

Crane, wild geese and wild ducks

Snipe and snipe

Crested Wheat Chicken and (Walking Bird)

Pelicans

frigatebird

The swan and the geese

Peacock, partridge and mockingbird

Nightingale and Dai Juying

Swallow and Swift

Part 4 Plants

Chapter 1 The concept and function of plants

Plant cells

Plant tissues and organs

Photosynthesis

Transpiration

Chapter 2 Algae

Cyanobacteria and Rhodophyta

Dinophyta, Porphyra and Charophyta

Chlorophyta and Pheophyta

Chapter 3 Bryophytes

The structure and reproduction of bryophytes

Fungal plants

Chapter 4 Ferns

Characteristics and structure of ferns

The cypress and the fern

Scale and staghorn fern

Chapter 5 Gymnosperms

Morphology of gymnosperms

Representative of gymnosperms

Chapter 6 Angiosperms

Roots and stems

Leaves and flowers

Fruits and seeds

Part 5 Humans

Chapter 1 Life

童年

成人

Old Age and Death

Chapter 2 The loss of human nature—the consequences of custom

Circumcision - the persecution of males by custom

Chastity - the shackles of custom to women

Suppression of women by custom

Chapter 3 On People

Man's expression

Human nature

The duality of people

Chapter 4 Human Feeling

The first feeling of the first person

The generation and transmission of feelings

Happiness - the experience of longevity

Pleasure and pain

Chapter 5 On Dreams

Dream: Fuzzy Memories

Dreams and Imagination

Chapter 6 Human Society

Barbarians and Society

The formation of society

Chapter 7 Human superiority

Comparison between man and beast

Manpower transforms nature

Attachment: Bufeng's evolutionary view

Species evolution

Flying insect society

A list of stages in the formation of the Earth

Origin of Species

Extraordinary reading begins with intellectual masterpieces that have influenced every generation of scholars

前言

自订

简介

Chapter 1 Variation in Domestication

Various causes of variation

Related variants

Hereditary

Variable traits under domestication

Variants in domesticated conditions originate from one or more species

Differences and origins of various domestic pigeons

The principle of selection followed in ancient times and its effects

Known unconscious choices

Favorable conditions of artificial selection

Chapter 2 Variation in nature

Variability

Individual differences

Suspicious species

Wide, dispersed and common species have the most variation

The variation of large genera is more than that of small genera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pecies of large genera is limited by geography

Chapter 3 The Competition for Survival

The competition for survival is related to natural selection

The number of organisms increases geometrically

Inhibition of growth

The complex relationship between animals and plants in nature

The struggle for survival among individuals of the same species and among variants is the most intense

Chapter 4 Natural Selection

Natural selection

Sexual selection

An example of natural selection

Hybridization between individuals

Several advantages of natural selection

Extinction caused by natural selection

Character differences

Natural selection acts through divergence and extinction of traits

On the progress and degree of biological constitution tendency

The traits tend to be the same

Key points of this chapter

Chapter 5 The Law of Mutation

Effect of changing external conditions

Effects of use and revocation

Environmental adaptability

Variations associated with growth

Growth-related compensation and savings

Lower animals are more prone to mutation

Extraordinarily developed parts of a species are more likely to be highly variable

Species are more prone to variation in traits than genera

Secondary sexual characteristics are more likely to mutate

Similar variability of species

Key points of this chapter

Chapter 6 Difficulties and Objections to the Theory of Natural Selection

About the doctrinal difficulties

About the complete absence or very little presence of transitional variants

Discussion on the special biological variation process

Complete and complex organs

The way of transition

A major problem in the theory of natural selection

The less important organs under natural selection

The truth of the so-called "utility theory"

The law of unity and the law of living conditions

Disputes about species longevity

Several objections to Bolong

Some objections about plants

About the various objections against me

Key points of this chapter

Chapter 7 Instinct

Instinct vs. Habit

Instinct of domestic animals

Animal instincts in a natural state

About neutral or sterile insects

Key points of this chapter

Chapter 8 Hybrids and Hybrids

The sterility after the first cross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sterility of the hybrid offspring

The difference in species sterility

The law governing first cross and hybrid sterility

Causes of first cross sterility and hybrid sterility

Interactive dimorphism and trimorphism

The fertility of hybrids and their progeny is not universal

Comparison of non-fertility between hybrids and hybrids

Key points of this chapter

Chapter 9 on the incompleteness of the geological record

The process of estimating time from the rate of deposition and extent of erosion

The lack of paleontological specimens

A large number of intermediate variants are missing in all geological layers

The sudden appearance of similar species in the whole group

Approximate species groups appear suddenly at the bottom of the known fossil layers

Chapter 10 on the geological succession of organisms

General Introduction to Biogeological Succession

About the extinction of species

The global species is changing almost simultaneousl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xtinct species and extant species

Comparison of ancient biological types and existing biological types

Succession of the same pattern in the same area at the end of the Tertiary

Previous chapter and key points of this chapter

第11章 地理分布

总述生物的分布情况

壁垒的重要性

处于同一大陆上的生物的亲缘关系

假想中的创造之单一中心

散布的手段依靠气候变化和陆地的水平高度差

物种在冰河时期中的散布

南北半球的冰河交替

第12章 具有亲缘关系的物种的分类

生物之群下有群

分类的规则及具有分类价值的性状

其他一些分类要素

血统分类

同功相似

复杂、普通且呈辐射性的亲缘关系

灭绝把生物群分开并决定其界限

胚胎学中的一些法则及原理

对胚胎学中一些问题的解释

残迹的、萎缩的和不发育的器官

本章重点

结论

结论

达尔文年表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顺序

简介

简介

定义

定义1

定义2

定义3

定义4

定义5

定义6

定义7

定义8

附注

运动的公理或定律

定律1

定律2

定律3

推论1

推论2

推论3

推论4

推论5

推论6

附注

第1编 物体的运动

第1章 通过量的初值与终值的比率,我们可以证明以下命题

引理1

引理2

引理3

引理4

引理5

引理6

引理7

引理8

引理9

引理10

附注

引理11

附注

第2章 向心力的确定

命题1 定理1

命题2 定理2

附注

命题3 定理3

附注

命题4 定理4

附注

命题5 问题1

命题6 定理5

命题7 问题2

命题8 问题3

附注

命题9 问题4

引理12

命题10 问题5

附注

第3章 物体在偏心圆锥曲线上的运动

命题11 问题6

命题12 问题7

引理13

引理14

命题13 问题8

命题14 定理6

命题15 定理7

命题16 定理8

命题17 问题9

附注

第4章 通过已知焦点求椭圆、抛物线和双曲线的轨道

引理15

命题18 问题10

命题19 问题11

命题20 问题12

引理16

命题21 问题13

附注

第5章 由未知焦点求曲线轨道

引理17

引理18

附注

引理19

引理20

引理21

命题22 问题14

附注

命题23 问题15

命题24 问题16

引理22

命题25 问题17

命题26 问题18

引理23

引理24

引理25

命题27 问题19

附注

引理26

命题28 问题20

引理27

命题29 问题21

附注

第6章 如何求已知轨道上物体的运动

命题30 问题22

引理28

命题31 问题23

附注

第7章 物体的直线上升或下落

命题32 问题24

命题33 定理9

命题34 定理10

命题35 定理11

命题36 问题25

命题37 问题26

命题38 定理12

命题39 问题27

第8章 如何确定物体受任意类型向心力作用运动的轨道

命题40 定理13

命题41 问题28

命题42 问题29

第9章 物体沿运动轨道进行运动以及在回归点的运动

命题43 问题30

命题44 定理14

命题45 问题31

第10章 物体在给定表面上的运动以及物体的摆动运动

命题46 问题32

命题47 定理15

附注

命题48 定理16

命题49 定理17

命题50 问题33

命题51 定理18

命题52 问题34

命题53 问题35

命题54 问题36

命题55 定理19

命题56 问题37

第11章 在向心力作用下,物体之间的相互吸引运动

命题57 定理20

命题58 定理21

命题59 定理22

命题60 定理23

命题61 定理24

命题62 问题38

命题63 问题39

命题64 问题40

命题65 定理25

命题66 定理26

命题67 定理27

命题68 定理28

命题69 定理29

附注

第12章 球体的吸引力

命题70 定理30

命题71 定理31

命题72 定理32

命题73 定理33

附注

命题74 定理34

命题75 定理35

命题76 定理36

命题77 定理37

命题78 定理38

附注

引理29

命题79 定理39

命题80 定理40

命题81 问题41

命题82 定理41

命题83 问题42

命题84 问题43

附注

第13章 非球状物体的吸引力

命题85 定理42

命题86 定理43

命题87 定理44

命题88 定理45

命题89 定理46

命题90 问题44

命题91 问题45

命题92 问题46

命题93 定理47

附注

第14章 受指向极大物体上各部分的向心力推动的极小物体的运动

命题94 定理48

命题95 定理49

命题96 定理50

附注

命题97 问题47

命题98 问题48

附注

第2编 物体(在阻滞介质中)的运动

第1章 受与速度成正比的阻力作用的物体的运动

命题1 定理1

引理1

命题2 定理2

命题3 问题1

命题4 问题2

附注

第2章 受与速度平方成正比的阻力作用的物体的运动

命题5 定理3

命题6 定理4

命题7 定理5

引理2

附注

命题8 定理6

命题9 定理7

命题10 问题3

附注

第3章 受部分与速度成正比而部分与速度平方成正比的阻力作用的物体的运动

命题11 定理8

命题12 定理9

命题13 定理10

附注

命题14 定理11

附注

第4章 物体在阻碍介质中的圆运动

引理3

命题15 定理12

命题16 定理13

附注

命题17 问题4

命题18 问题5

第5章 流体密度和压力;流体静力学

流体的定义

命题19 定理14

命题20 定理15

命题21 定理16

命题22 定理17

附注

命题23 定理18

附注

第6章 摆体的运动及其受到的阻力

命题24 定理19

命题25 定理20

命题26 定理21

命题27 定理22

命题28 定理23

命题29 问题6

命题30 定理24

命题31 定理25

总注

第7章 流体的运动;流体施加于抛体的阻力

命题32 定理26

命题33 定理27

命题34 定理28

附注

命题35 问题7

附注

命题36 问题8

引理4

命题37 定理29

附注

引理5

引理6

引理7

附注

命题38 定理30

命题39 定理31

附注

命题40 问题9

附注

第8章 通过流体传播的运动

命题41 定理32

命题42 定理33

命题43 定理34

命题44 定理35

命题45 定理36

命题46 问题10

命题47 定理37

命题48 定理38

命题49 问题11

命题50 问题12

附注

第9章 流体的圆运动

假设

命题51 定理39

命题52 定理40

附注

命题53 定理41

附注

第3编 宇宙体系(使用数学的论述)

哲学中的推理规则

规则1

规则2

规则3

规则4

现象

现象1

现象2

现象3

现象4

现象5

现象6

命题

命题1 定理1

命题2 定理2

命题3 定理3

命题4 定理4

附注

命题5 定理5

附注

命题6 定理6

命题7 定理7

命题8 定理8

命题9 定理9

命题10 定理10

假设1

命题11 定理11

命题12 定理12

命题13 定理13

命题14 定理14

附注

命题15 问题1

命题16 问题2

命题17 定理15

命题18 定理16

命题19 问题3

命题20 问题4

命题21 定理17

命题22 定理18

命题23 问题5

命题24 定理19

命题25 问题6

命题26 问题7

命题27 问题8

命题28 问题9

命题29 问题10

命题30 问题11

命题31 问题12

命题32 问题13

命题33 问题14

附注

月球交会点的运动

命题34

命题35

附注

命题36 问题15

命题37 问题16

附注

命题38 问题17

命题39 问题18

命题40 问题19

引理1

引理2

引理3

假设2

命题41 问题20

引理4

命题42 定理20

引理5

引理6

引理7

引理8

附注

引理9

引理10

引理11

命题43 问题21

命题44 问题22

总释

牛顿生平大事年表

天体运行论

非凡的阅读 从影响每一代学人的知识名著开始

前言

自订

简介

第1章

简介

1.1 宇宙是球形的

1.2 大地也是球形的

1.3 大地和水构成了统一的球体

1.4 天体在进行均匀的、永恒的和复合的圆周运动

1.5 做圆周运动的地球位于宇宙的什么位置

1.6 宇宙究竟有多大

1.7 为什么地球会被认为静居于宇宙中心

1.8 驳以往不恰当的论证

1.9 地球的运动与宇宙中心

1.10 天球的顺序

1.11 地球三重运动的顺序

1.12 圆周的弦长

1.13 平面三角形的角与边的论证

1.14 球面三角形的论证

第 2 章

简介

2.1 圆周

2.2 黄道倾角与回归线间的距离

2.3 赤道、黄道与子午圈相交的弧和角,以及它们的偏离和计算

2.4 黄道外天体的赤经、赤纬和过中天时黄道数值的测定

2.5 地平圈的交点

2.6 正午日影的差异

2.7 如何推算最大昼长、日出间距和白昼之间的余差

2.8 昼夜的时辰与划分

2.9 黄道弧段的斜球经度和中天的度数

2.10 黄道与地平圈的交角

2.11 表的使用

2.12 地平圈两极与黄道形成的角与弧

2.13 天体的运动

2.14 恒星的位置与排列

第三章

3.1 二分点与二至点的岁差

3.2 证明二分点与二至点岁差不均匀的观测史

3.3 关于二分点和黄赤交角的假设

3.4 振动和天平运动如何由圆周运动形成

3.5 关于二分点岁差和黄赤交角不均匀的证明

3.6 二分点岁差与黄道倾角的均匀行度

3.7 二分点的平均岁差与视岁差的最大差值是多少

3.8 行度间的个别差值表

3.9 再议二分点的岁差

3.10 黄赤交角的最大变化

3.11 二分点均匀行度的历元与非均匀角的测定

3.12 春分点岁差和黄赤交角的计算

3.13 太阳年的长度及非均匀性

3.14 地心运转的均匀化和平均行度

3.15 关于太阳视运动不均匀性的初步论证

3.16 太阳视运动的不均匀性

3.17 太阳的第一种差和周年差及其特殊变化

3.18 黄经均匀行度的分析

3.19 太阳均匀行度的位置与历元的确定

3.20 拱点漂移对太阳造成了第二种差和双重差

3.21 太阳的第二种差的变化有多大

3.22 太阳远地点的均匀与非均匀行度

3.23 太阳的近点角及其位置

3.24 关于太阳均匀行度和视行度变化的列表

3.25 视太阳运动量的计算

3.26 不断变化中的自然日

Chapter 4

简介

4.1 早期的月球圆周假说

4.2 月球圆周假说的缺陷

4.3 换一种眼光看月球运动

4.4 月球的运转及其行度

4.5 朔望时月球的第一种行差

4.6 关于月球近地点均匀行度的验证

4.7 月球黄经和近地点的历元

4.8 月球的第二种差及其两个本轮的比值

4.9 月球离开第一本轮高拱点时非均匀运动的余量变化

4.10 如何利用均匀行度推求月球的视行度

4.11 关于月球行差或归一化的表格

4.12 如何计算月球行度

4.13 如何分析和论证月球的黄纬行度

4.14 月球黄纬近点角的位置

4.15 视差仪

4.16 月球的视差

4.17 月地距离的测定及月地距离数值

4.18 月球的直径及地影直径

4.19 日月直径、轴线与地球的距离

4.20 日月地的大小及其比较

4.21 太阳的视直径和视差

4.22 月球的可变化视直径和视差

4.23 地球可变化的程度

4.24 在地平经圈上的日月视差值表格

4.25 太阳和月球视差

4.26 分离黄经和黄纬视差

4.27 关于月球视差论述的证实

4.28 日月的平合与平冲

4.29 日月的真合与真冲

4.30 区分在食时出现的日月合冲

4.31 日月食的食分

4.32 预测食延时间

第五章

简介

5.1 行星的运行和平均行度

5.2 早期对行星的均匀运动和视运动的认识

5.3 地球引起的视非均匀性

5.4 行星自身运动的视非均匀性

5.5 土星的运动

5.6 新观测到的土星的另外三次冲

5.7 土星运动的分析

5.8 土星位置的测定

5.9 土星视差及土星与地球的距离

5.10 木星的运动

5.11 新观测到的木星的另外三次冲

5.12 木星的匀速运动

5.13 木星位置的测定

5.14 木星视差及其相对于地球运转轨道的测定

5.15 火星

5.16 新观测到的火星的另外三次冲

5.17 火星的运动

5.18 火星位置的测定

5.19 火星轨道的大小

5.20 金星

5.21 地球与金星轨道直径的比值

5.22 金星的双重运动

5.23 金星的位置

5.24 金星的近点角

5.25 水星

5.26 水星的高、低拱点的位置

5.27 水星偏心距的大小及其圆周的比值

5.28 为什么水星视位置大于在近地点的距角

5.29 水星的平均行度

5.30 新观测到的水星的运动

5.31 水星的位置

5.32 进退运动的另一种解释

5.33 五大行星的行差表

5.34 五大行星的黄经位置

5.35 五大行星的运行

5.36 测定逆行的时间、位置和弧段

第 6 章

简介

6.1 关于五大行星的黄纬偏离的一般解释

6.2 五大行星在黄纬上运动的圆周理论

6.3 土星、木星和火星轨道的倾斜角

6.4 土星、木星和火星轨道的黄纬值

6.5 金星和水星的黄纬值

6.6 金星和水星的二级黄纬偏离角

6.7 金星和水星的倾角值

6.8 金星和水星的第三种黄纬值

6.9 五大行星黄纬值的计算

附:天文学大事年表

算术研究

自订

导读:高斯――离群索居的王子

第1章 同余数概论(第1~12条)

第1节 同余的数,模,剩余和非剩余

第2节 最小剩余

第3节 关于同余的基本定理

第4节 一些应用

第2章 一次同余方程(第13~44条)

第1节 关于质数、因数等的初步定理

第2节 解一次同余方程

第3节 对于给定模求与给定剩余同余的数的方法

第4节 多元线性同余方程组

第5节 一些定理

第3章 幂剩余(第45~93条)

第1节 首项为1的几何数列各项的剩余构成周期序列

第2节 对于模p(质数),数列周期的项数是数p-1的因数

第3节 费马定理

第4节 有多少数对应于某个项数为p-1的因数的周期

第5节 原根,基和指标

第6节 指标的运算

第7节 同余方程x^n≡A的根

第8节 不同系统的指标间的关系

第9节 适合特殊目的的基数

第10节 求原根的方法

第11节 关于周期和原根的几条定理

第12节 威尔逊定理

第13节 模是质数方幂

第14节 模为2的方幂

第4章 二次同余方程(第94~152条)

第1节 二次剩余和非剩余

第2节 当模是质数时,小于模的剩余的个数等于非剩余的个数

第3节 合数是不是给定质数的剩余或非剩余的问题,取决于它的因数的性质

第4节 合数模

第5节 给定的数是给定质数模的剩余或非剩余的一般判别法

第6节 给定的数作为剩余或非剩余的质数的研究

第7节 剩余为-1

第8节 剩余为+2和-2

第9节 剩余为+3和-3

第10节 剩余为+5和-5

第11节 剩余为+7和-7

第12节 为一般性讨论做的准备

第13节 通过归纳法发现的一般的(基本)定理及其推论

第14节 基本定理的严格证明

第15节 证明条目114的定理的类似的方法

第16节 一般问题的解法

第17节 以给定的数为其剩余或非剩余的所有质数的线性形式

第18节 其他数学家关于这些研究的著作

第19节 一般形式的二阶同余方程

第5章 二次型和二次不定方程(第153~307条)

第1节 型的定义和符号

第2节 数的表示:行列式

第3节 数M由型(a,b,c)表示时所属表达式…(mod M)的值)

第4节 正常等价与反常等价

第5节 相反的型

第6节 相邻的型

第7节 型的系数的公约数

第8节 一个给定的型变换为另一个给定的型时所有可能的同型变换的关系

第9节 歧型

第10节 关于一个型既正常又反常地包含于另一个型的情况的定理系

第11节 关于由型表示数的一般性研究以及这些表示与代换的关系

第12节 行列式为负的型

第13节 特殊的应用:将一个数拆分成两个平方数,拆分成一个平方数和另一个平方数的两倍,拆分成一个平方数和另一个平方数的三倍

第14节 具有正的非平方数的行列式的型

第15节 行列式为平方数的型

第16节 包含在与之不等价的型中的型

第17节 行列式为0的型

第18节 所有二元二次不定方程的一般整数解

第19节 历史注释

第20节 将给定行列式的型进行分类

第21节 类划分为层

第22节 层划分为族

第23节 型的合成

第24节 层的合成

第25节 族的合成

第26节 类的合成

第27节 对于给定的行列式,在同一个层的每个族中存在相同个数的类

第28节 不同的层中各个族所含类的个数的比较

第29节 歧类的个数

第30节 对于给定的行列式,所有可能的特征有一半不属于任何正常原始族

第31节 对基本定理以及与剩余为-1,+2,-2有关的其他定理的第2个证明

第32节 对不适合任何族的那一半特征的进一步讨论

第33节 把质数分解为两个平方数的特殊方法

第34节 关于三元型讨论的题外话

第35节 如何求出这样一个型,由它加倍可得到给定的属于主族的二元型

第36节 除了在条目263和264中已经证明其不可能的那些特征外,其他所有的特征都与某个族相对应

第37节 把数和二元型分解为三个平方数的理论

第38节 费马定理的证明:任何整数都能分解成三个三角数或者四个平方数

第39节 方程ax^2+by^2+cz^2=0的解

第40节 勒让德先生讨论基本定理的方法

第41节 由三元型表示零

第42节 二元二次不定方程的有理通解

第43节 族的平均个数

第44节 类的平均个数

第45节 正常原始类的特殊算法:正则和非正则行列式

第6章 前面讨论的若干应用(第308~334条)

第1节 将分数分解成更简单的分数

第2节 普通分数转换为十进制数

第3节 通过排除法求解同余方程

第4节 用排除法解不定方程mx^2+ny^2=A

第5节 当A是负数时,解同余方程x^2≡A的另一种方法

第6节 将合数同质数区分开来并确定它们的因数的两种方法

第7章 分圆方程(第335~366条)

第1节 讨论把圆分成质数份的最简单情况

第2节 关于圆弧(它由整个圆周的一份或若干份组成)的三角函数的方程并化归为方程x^n-1=0的根

第3节 方程x^n-1=0的根的理论(假定n是质数)

第4节 以下讨论的目的之声明

第5节 Ω中所有的根可以分为某些类(周期)

第6节 关于这些周期的各种定理

第7节 由前面的讨论解方程X=0

第8节 以n=19为例,运算可以简化为求解两个三次方程和一个二次方程

第9节 以n=17为例,运算可以简化为求解四个二次方程

第10节 关于根的周期的进一步讨论――有偶数个项的和是实数

第11节 关于根的周期的进一步讨论――把Ω中的根分成两个周期的方程

第12节 证明第4章中提到的一个定理

第13节 把Ω中的根分成三个周期的方程

第14节 把求Ω中根的方程化为最简方程

第15节 以上研究在三角函数中的应用――求对应于Ω中每个根的角的方法

第16节 以上研究在三角函数中的应用――不用除法从正弦和余弦导出正切、余切、正割以及余割

第17节 以上研究在三角函数中的应用――对三角函数逐次降低次数的方法

第18节 以上研究在三角函数中的应用――通过解二次方程或者尺规作图能够实现的圆周的等分

附注

附表

内容试用

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的主导思想――“自然选择”,一定会被当作科学上的确定真理而被人们所接受。它有一切伟大的自然科学真理所具有的特征,变模糊为清晰,化复杂为简单,并且在旧有的知识上添加了很多新的东西。

――英国植物学家 华生

据可靠消息统计,现存于地球的生物种类已近百万种。这样看来,我们的地球俨然成了一个庞大的群落。地球历经了许多漫长的地质年代,每个年代都有它独特的动植物系统,而且其物种的数量及生物结构的多样性的复杂程度丝毫不亚于今天。

我们想象一下地球这个包罗万象的动植物园――这个极具创造力的物种海洋,我们无法不好奇这近百万种生命是怎样一步步演变成今天这个样子的。我们发自内心地想要探究物种起源这个博大精深的问题,像最伟大的哲学家们那样去探索这其中的奥秘。

关于物种的起源,相关学说一直认为物种是独立创造出来的,是一种不变的产物链。连乔治・居维叶、理查・欧文和路易斯・阿加西这些最卓越的古生物家们都一致认同这个观点。甚至可以说,大师们极少如此默契地支持某一种科学思想。即便如此,仍有某个像让・巴普蒂斯特・拉马克这样鲁莽的机会主义者,或是某个像《自然创造史的痕迹》的作者那样独特的理论家,对这个学说的可靠性提出质疑。遗憾的是,他们并没有在野外找到任何线索来佐证他们自身所持的观点。物种的不变性已经成为一种公认的正统学说,而正统的学说自然会得到具有良好素养的公民的支持和拥护。

然而现在又有人站出来质疑这一学说,而他的著作早已被广大读者熟知,他就是达尔文先生。通过在四分之一世纪里耐心的观察和实验,达尔文先生提出了一系列极具革命性的观点和推论,如果这些观点和推论成立,那么自然历史的基础学说将被颠覆。

达尔文先生对物种多样性的阐释,与前人完全不同。拉马克认为生物主要依赖于自身的努力使器官用进废退;《自然创造史的痕迹》的作者则认为生物的变化是由一系列连贯的发展阶段组成。而达尔文学说的不同还在于,其基础构建在一些毫无疑义的事实之上,这有别于某些人给“胚泡”做些“电化学操作”后得出的可疑的推测。达尔文靠着对大量动植物结构中一系列清晰可见事实的综合归纳,得出他惊人的理论。在这些事实基础上,他逐级攀登上了人迹罕至的雪峰,发出大胆而庄重的宣告――曾在地球上生存过的一切有机活物都有着共同的祖先。

毫无疑问,这一学说是对自然科学领域的最为重要的贡献之一。当科学家们见识了达尔文为了说明自己的理论而积累的诸多证据,想必都会认真审视有关物种起源学说的扎实的根基。

达尔文通过那些容易被驯化的动植物来构建自己的观点。在驯养马、猎犬和牛方面,英国的饲养员取得了惊人的成果,他们成功地开发了动物的身体结构上令人惊异的变化潜力。在这些饲养员看来,动物的群体结构有很强的可塑性,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将动物驯化成任何模式。

关于驯养下的变异,达尔文找到大量的案例,他发现家鸽所经历的变化最为突出。鸽科成员的多样化确实令人惊异,不同种类的鸽子在解剖和生理特征上都有显著的区别。虽然鸽子的品种存在较大的差异,博物学家们仍然认为它们都是那只衔着橄榄枝的飞鸽的后代。

自然将变异赋予人类所驯养的品种,人类便将他们满意的那些变异积累下来,或者如达尔文所说,是“按照有利于他们的特定方向”,这就是人工选择的作用。

进化树

达尔文的进化学说认为,所有的生物之间都有亲属关系,因为它们是由相同的祖先经过长达几百万年的时间演化而来的。上图这棵进化树就直观地体现了生物进化的景象。

既然物种有能力为适应人类的需求而经历以上改良,那么其构造自然也有着同样的灵活性去适应野外的各种自然条件。因此,我们相信,在没有人类介入的情况下,物种能够开创出一个高度多样性的种群,且能生生不息。这条脉络便清楚地凸显出来了。

达尔文指出,导致生存竞争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生物界极为常见的几何级数[1]的繁衍方式。若每一种生物都能任意繁衍和存活,那么从一对祖先繁衍下来的子孙就能很快覆盖整个地表,无一例外。人类尚属繁衍速度较慢的生物,但也只需二十五年,便能将全球数量翻一番,如果没有死亡,那么按照这个增长速度,一两千年以后,人类的子孙便会“无立锥之地”。达尔文针对生物的这种异常可怕的繁殖能力,给出了大量详尽的例证。

这就是达尔文所说的生存竞争学说。生物诞下的极其繁多的后代,如果要存活下来就必须为了生存而斗争。要么跟同种的另一个个体斗争,要么和一个来自遥远纲目的个体斗争,要么和自己生存的自然环境斗争。

凭借物种竞争法则这条线索,达尔文还发现了自然界的物种关系中存在着许多隐秘的事实。至此他才发现,生物之间相生相克关系的复杂程度远远超出人类的想象,同一大环境下的不同物种为了和对手竞争,不得不走到一起。在这种微妙的关系网中,就连自然属性上天差地别的动植物都被相互捆绑在了一起。大家可能不太能理解这个观点。打个比方,你能想象乡村中随处可见的家猫能够决定你所在地区的某种特定花朵的存活率吗?达尔文这样回答这个匪夷所思的问题:“经过推理,我有理由相信,野蜂对于三色堇的授粉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当英格兰整个属的野蜂都灭绝或者极度稀缺时,那里的三色堇和红苜蓿必定也会变得极其稀少,甚至全部灭绝。而很大程度上,某一地区的田鼠数量又决定了该区域内野蜂的数量,因为田鼠是野蜂的天敌。长期观察野蜂习性的学者纽曼先生相信,整个英格兰有超过三分之二的蜂巢都是被田鼠毁坏的。另一方面,一个地方的猫的数量,又会直接影响到田鼠的数量,纽曼先生曾说:‘村庄附近的野蜂蜂巢总是比别处的多得多,这主要归功于当地的家猫捕杀了田鼠!’”

在复杂而永恒的生存竞争中,始终存在着一个决定性的原则在改良着系统中的物种,达尔文称之为自然选择法则,这也是本书的核心思想。我们了解到,所有的生物有机体都具备相当的可塑性,且具有一定的变化潜力,便于从一个物种中衍生出多种形态,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修正和重塑。

  •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以上内容仅限用于学习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本站内容来自网络收集整理或网友投稿,所提供的下载链接也是站外链接,版权争议与本站无关。您必须在下载后的24个小时之内,从您的设备中彻底删除上述内容。如果您喜欢该程序和内容,请支持正版!我们非常重视版权问题,如有侵权请邮件与我们联系处理。敬请谅解!邮箱:121671486@qq.com,微信:diqiuren010101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