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中的物理PDF电子书下载完整高清版|百度网盘下载

时间: 2022-04-16 21:24:48  62 物理学 物理学 物理

编辑评论:

文物物理学作者戴念祖,1942年生,福建长汀人。我国高级科学史学家,中国物理史学科创始人,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兼任编委、执行编委、以及物理学、物理学通报和力学与实践等期刊的顾问编辑委员会。

Physics在 Artifacts PDF 电子书下载

简介

人们往往从历史和艺术的角度欣赏文物,却忽略了隐藏的技术密码。

本书以物理学的各个分支(力学、光学、声学、热学、电学和磁学)为基础,收集相关文物,论述古人对物理知识的发现和应用:曾侯乙编《振动论》 “一铃二音”机构,应县木塔“千年不倒”的结构力学设计……

深入了解文物背后的科学原理,发现古人在科技上的创造和智慧,展示中国古代科技的亮点,让文物在物理学中焕发生机。

图书特色

中国科学院史学家为公众撰写的科学书籍

本书作者戴念祖,中国科学院资深科学史学家,中国物理史学科奠基人。在文物与物理的交叉研究中,加深了对中国古代科技的理解。笔者抛开复杂的物理公式和复杂的理论,用一种通俗有趣的形式向我们讲解文物中蕴含的物理知识。

揭示文物背后的物理原理,真正了解文物背后的奥秘

一件工艺精湛的文物,不仅反映了当时的历史文化艺术水平,而且往往是科技发展的结晶。从现代科学的角度看文物,可以真正了解文物生产和应用中的科技原理,深刻理解文物的价值和内涵,让参观时不再一头雾水博物馆。

看世界古代科技,带你探索古人的发明和生活智慧

怎么翻都不会溅出灰烬的“被子香炉”,两耳一擦就会喷水的鱼洗,千年屹立不倒的应县木塔演奏8000年前的完整七音阶 贾湖骨笛...探索影响世界文明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探索古人的发明和生活智慧。

书籍内容

第一章力学知识

第二章光学知识

第三章声学知识

第四章热学知识

第五章电学和磁学知识

参考文献

后记

后记

免费试读原文

1、汉代石料和简单机械

在我国科学史上,汉代是一个值得注意的发展时期。这个时代的科学发展,不仅有成熟的钢铁冶炼技术、犁的发明和应用等,而且在砖或石板上刻有大量的图画(即人像石、人像砖) ),他们的画作包括许多手工艺品。和农业生产。尤其是当时许多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都是在这些石头或砖块上写实绘制的。如山东滕州红道院出土的画像石中,有铁艺作坊、风吹的场景;山东嘉祥洪山出土造轮画像石;山东滕州、陕西绥德出土牛耕。犁俑;四川成都郊区出土的盐井俑;等等。它们是汉代科学技术的真实记载,是汉代流传至今的科学艺术瑰宝。

其中一些石像是现代物理学中被称为简单机器的图像。通过简单的机器,我们的意思是它们可以改变力的大小,或改变施加力的方向。例如,杠杆、滑轮、轴、楔块、坡道和螺旋都是简单的机器。在 19 世纪,齿轮也被归类为一种简单的机械。最简单的杠杆是一根木棍,用来撬石子或举起重物;古代的抽水机,如橘子,古代的衡器,如天平或秤,都巧妙地利用了杠杆原理。滑轮,中国古代称为滑轮,是一种不带曲柄的滑轮;带有曲柄以使其转动的车轮是车轴的特定应用。楔子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从最简单的木楔子,到各种质地的刀、斧、针,甚至汉代耕地常用的犁头、犁墙或犁镜。应用程序。斜面其实是一个楔子,但在物理学和力学中,是指用来举起重物的斜面。把斜面卷起来变成螺旋状,这是简单机器中唯一的西方发明。除了螺旋,汉代画像石还描绘了所有其他简单的机械。

1.橙色

据统计,汉代石刻中展示烹调内容的图片约有40幅。屠宰、清洗和烹饪食物需要大量的水。因此,许多与烹饪有关的画作中都有橙子汲水的图像(见图1-1)。

图1-1中的五张橘子地图均来自山东。其中①、④为嘉祥嵩山画像石,②为临沂白庄画像石,③为凉山白木山画像石,⑤为济南南漳画像石。

从图片上看,一根单杠系在木柱或木架上。单杠一端悬空提桶,另一端系上石块,石块为橘色。横杆到铲斗一端的支点相当于力矩臂(动力臂);另一端的支点相当于重臂(阻力臂)。从图中可以看出,其科学性是力臂比重臂略长。这样,在没有抽水的情况下,重臂末端的力矩大于杠杆臂末端的力矩,空桶悬空;只有当力作用在杠杆臂上时,空桶才能上下移动。落井取水时,由于杠杆臂比重臂长,人所受的力可小于重臂末端石头的重力;提起装满水的水桶时,由于重臂力矩的作用,可以省力地将水桶举到地面上。值得注意的是,横杆显然是绑在柱子上的,而不是在横杆上打孔让柱子穿过。可见,古人在制作橙子时,充分注意材料的强度。因为横杆一旦钻孔,其内部的均匀结构就被破坏,在使用过程中很容易折断或裂开。

从橘子石的图片来看,这些水桶不是用绳子悬挂的,就是用木杆悬挂的。图 1-1 中的①、②、④、⑤ 很可能是绳索。比如①,屏幕显示绳子被手拉的弯曲状态。 ⑤ 挺有意思的。它表现了提水者注意力不集中,松开绳索的瞬间:绳索和水桶漂浮在空中,使绳索不断弯曲,画面模糊。而③,明明是吊桶的木杆或竹杆;为了使水桶落入井中,将木杆斜插进井中。作为杠杆,有些是直的,如①、②;有些是弯曲的,如③、④、⑤。弯成弧形可能是长期使用导致横杆变形,如③;也可以是特殊加工的曲木或柔性竹板,如④、⑤。这些画像虽然是两千多年前的生活画像,但在今天的偏远农村,仍然可以一一找到它们的对应物。

画像石出自汉代,但枣的起源比汉代要早得多。明代罗启编着《婺源》,说:“伊尹开始做橘子。”相传,伊尹是商汤的贤臣。据此,枣起源于公元前17世纪。汉代以前,聚居亦称介高、楔、皋、桥、横,或简称冀、桥。 《墨子·备点》中,守城的墨家弟子,按照师父墨荻的教导,遇敌挖地道,“开洞迎敌”,“以劫高攻”。攻城。这可能是一把刀附在荆棘长臂的末端,把它变成了挖掘机或战斗机器。可见,最迟在战国时期,橘子是相当普遍的。

《庄子·外篇·天地》讲述了孔子的弟子子贡教农民用橘子的故事。子贡指出,像鞠鞠这样的机器,“用力少见功德多”,“用力少见功德多,是圣人之道”。然而,农民宁愿拿着一个瓮来灌溉田地,也不愿使用橘子之类的机器。不确定的生活”。因此,农夫“惭愧,没有行动。”实际上,农夫的原因是故事作者的道德。

2.滑轮

滑轮或滑轮也出现在带有厨房图片的象形文字中。图1-2中①、③分别为山东诸城台前石像、滕州庄里石像、②山东沂南汉代画像石、④汉代人像石。成都郊区出土的王朝盐井画像石。在古墓出土的随葬品中,还有许多带滑轮的陶井,如河南洛阳汉代陶井、洛阳五奴中新芒墓陶井(见图1-2) -5)、湖北随州西城区东汉墓。陶晶等。无论是肖像石还是出土器物,滑轮的形状基本相似。

井架上安装有滑轮,滑轮周围的绳索一端悬吊铲斗,绳索的另一端用手拉动或放置,铲斗会升降。图1-2中的①正是对这种滑轮抽油作业的描述。如果起重机漏绳,绳子的两端很可能翻转到滑轮的同一侧,铲斗会掉入井中。 ③在图1-2中描绘了这个错过的时刻。 ①、②、③都是用短原木制成的滑轮,端大中细。有些人错误地认为它们是卷轴。 ④图为滑轮拉卤场景:桶在绳索两端悬挂在滑轮周围;井架上下两层站着两个人,左边两个人弯腰提绳,右边两个人也同时用力。拉下绳子。这样,通过滑轮就达到了始终做有用功的目的。

在山东嘉祥无量寺的“泗水取鼎”画中,可以找到一个非常有趣的滑轮使用描述(见图1-3)。故事出自《史记·秦始皇传》。相传禹造了九个大鼎,让人分清善恶。九鼎代代相传,成为权力的象征。周王十九年(公元前296年),秦昭王从周王室取了九鼎。不幸的是,一个三脚架在途中“飞”进了泗水河。后来,秦始皇在东海寻仙,返程途经彭城,命千人去泗水打捞保定。画像石正是描绘了这一打捞场景:河两岸三个人一个接一个地拉着绳子,踩在斜坡上,用力弯腰;绳索的一端通过滑轮与铁鼎相连;有很多人在看;保定刚从水里被拉出来,不料一条龙(图三脚架上)冲了出来,把绳子给咬断了。画面生动地描绘了绳索断裂的瞬间,两边拉绳子的人往后倒退。

从物理的角度来看,施加固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应用一组匹配得当的滑轮可以省力。从出土的汉代画像石及相关明代器物来看,古人只是用固定滑轮来改变受力方向。

中国最迟在战国时期就使用滑轮举重。记录大量物理知识的墨家名著《墨经》,将滑轮和绕其上拉重物的绳索统称为“绳系”,论述了“绳系”举重的全过程”和武力的情况。

  •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以上内容仅限用于学习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本站内容来自网络收集整理或网友投稿,所提供的下载链接也是站外链接,版权争议与本站无关。您必须在下载后的24个小时之内,从您的设备中彻底删除上述内容。如果您喜欢该程序和内容,请支持正版!我们非常重视版权问题,如有侵权请邮件与我们联系处理。敬请谅解!邮箱:121671486@qq.com,微信:diqiuren010101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