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逻辑pdf全文在线完整电子版

时间: 2022-04-10 18:16:33  30 狂潮 狂潮 小米科技

编辑点评:

全方位,多层次地为你解析小米的成功之道,带你走进一个不一样的小米世界!

内容简介

可能很多人并不熟悉雷军,可提起金山,提起当下流行的“小米”,大批的粉丝们必定恍然大悟。没错,雷军正是小米科技CEO。小米究竟如何缔造了神话?又是如何在当下日新月异的电子科技领域异军突起的呢?

本书力求深度挖掘小米内核,找出小米的制胜逻辑,告诉每一个读者,为什么小米可以俘获粉丝的心,可以以横扫千军之状一骑绝尘。

作者简介

吴正炜,笔名子夜,麦思文化中心作者,辽宁大连人,就读于大连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兴趣广泛,尤爱看书。对文学、历史、人物传记等领域有浓厚兴趣,常常阅读此类书籍并有深刻体会。在学习之余以写字为乐,曾为各大网站撰写网文多篇。擅长小说和人物传记写作。

前  言

成立于2010年的小米公司仅仅用了一年的时间,在发布小米一代之后就红遍大江南北。有手机的地方就有小米!进入2015年,小米发展到现在,每一年都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销售数量和营业额每年同步增长均在200%以上。小米作为新生代企业,是创造商业奇迹的代表。

那么究竟是什么促使小米能如此快速地成长起来呢?是互联网带来的销售效应吗?是创始人的聪明才智吗?还是仅仅只是小米的运气比较好罢了?其实,一个企业的成功,单单靠其中的一两个因素是不可能做到的。小米能够有今天,也是经历了一段又一段的危机,是小米的创业团队用自己的辛勤汗水换来的。

确实,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传统的商业模式,让新生代企业更加开放。无论是新的企业还是老的企业,现在大家似乎站在了同一条起跑线上,而且人们对品牌的痴恋程度慢慢没有以前那么高了。这对于年轻的企业来说是一件好事,对于促进科技产品的创新也是一件好事。

所以,小米从一开始就处于一个非常有利于自身成长的环境当中。创始人雷军是学计算机出身的,年轻时就读于武汉大学。雷军本身非常聪明,又毕业于名校,当然有他的自信。因此,在创办小米的时候,根本没有任何顾虑,他知道自己一定会成功的。

小米本身的定位就是做互联网手机,通过网络资源来为自己的用户服务,同时通过网络来赚取报酬。小米不仅在卖手机,还通过服务来赚取所谓的“小费”。卖手机硬件赚得少不要紧,只要在以后的服务中能够得到用户的打赏就足够了。这就是用互联网思维来做手机的精髓。现在的企业环境已经发生了改变,再不改变思考的方式就注定要迷失在现代化的商业中。

在互联网上可以做的事情很多,小米就是通过网络来保持与用户之间的密切关系的,让用户参与到自己的产品研发当中,也让用户了解自己企业的最新动态。通过这种方法改变以往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使企业和消费者成为朋友。

这种朋友关系是能够维持得比较久的,只要能够一直保持下去,小米就能在消费者心中营造一个良好的企业形象,大家以后就能买它的账。更重要的是,小米在初期正是通过这样的策略在消费者心中站稳脚跟的。如果没有最初那一批用户对自己企业的传播,小米就不能在竞争激烈的商场上赢得满堂彩。

现在的消费者非常聪明。因为,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迅速,没有什么东西是不能在网上查到的。大家一有不懂的问题,只要一点击就能找到想要的答案。小米也非常聪明,既然自己的用户都是手机发烧友,他们本身对手机的理解就非常深刻,唯有彼此打开心扉才能获得对方的信任。

因此,小米喜欢在自己的论坛中和“米粉”交流,也在上面设立专门的手机学院,让大家积极参与到讨论当中,学习更多的手机知识。同时,小米通过官网和论坛,还有其他各大网站公示自己的产品,把各项参数都拿出来分享。

消费者喜欢通过比较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机型。小米的做法恰恰符合了消费者的心理,也方便了他们进行比较。

作为国内的智能手机,小米还是比较有竞争力的。在我国,新生代企业要想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拿出自己的高性价比产品。性价比是如今国人比较看重的一项指标,“谁家的产品又好用又便宜我就买谁家的”。

无论在环境上还是产品质量和性价比上,小米都远远领先于国内大多数的品牌。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小米当然能够在众多品牌包围中突围,并抢得先机。

用户的反馈对小米的成长也很重要。工程师的数量是有限的,工程师的灵感也是有限的。如果不是来自用户的建议和意见,小米不可能保持每周一次的系统更新,也不能俘获千千万万用户的心。

参与感是小米高层提出的一种新概念,即由用户来决定更新哪些功能,和用户一起聚会。员工和用户之间,第一次走得如此接近。

一方面,这种参与感能够让用户产生一种自豪感,因为很多产品的性能是基于用户的实际使用需求而设置的,他们看到小米做出的努力一定非常开心。另一方面,小米能从用户身上得到更多的动力,一心把自家的产品做好,是双赢的。

小米的成功,是一个永远也说不完的话题。我们只能从一些比较明显的地方入手,看看小米到底神在哪里。当然,小米值得学习的地方还很多。所以,在面对小米的时候,还是有很多问题值得去思考的。

小米逻辑pdf预览

目录简介

(第一逻辑)崭新的“乔布斯效应”

1.“中国苹果”引发的狂潮/3

2.互联网思维下的电子商务/8

3.小米牛在哪儿/13

4.人人皆知的秘密/18

5.天空下起了“小米”/23

(第二逻辑)小米的制造者

1.不安分的雷军/31

2.崇拜的力量/36

3.小米七剑客/41

4.创始人谈小米/45

(第三逻辑)让用户成为参与者

1.使用者的心声/55

2.新时代,新消费/60

3.口碑是最好的发动机/65

4.处理问题的顺序/70

5.互联网是最好的资源/74

(第四逻辑)从员工到领袖

1.偏执力量/81

2.发挥到的团队/86

3.抛弃KPI/90

4.释放每一种能量/95

(第五逻辑)潜移默化做精品

1.准确定位/101

2.全方位的品牌宣言/106

3.做最有爆发力的宣传/111

4.从认可度到知名度/116

5.打仗:沉住气/120

6.从成长到成功:小米式道路/125

(第六逻辑)制胜逻辑

1.提升品牌的平台――社会化媒体/131

2.在微博上发功/135

3.网络发布会的尝试/139

4.用微信做服务/143

4.合作结出双赢之果/149

5.冲击用户的视觉极限/154

(第七逻辑)为什么是小米

1.用论坛来赢得用户/161

2.打造服务亮点/166

3.盯住漏洞赶超同行/171

4.一切以方便用户为主/176

5.善于学习的小米/181

6.雷军有话说/186

精彩摘录

“小米”,究竟是什么?

这里的小米,不是人们所熟知的一种食品,而是一个公司的名称,是一个公司创造的一个品牌,一个正在崛起并迅速走红的品牌,它的崛起速度,它创造的销售“神话”,让中国无数年轻人追捧并为之疯狂。

这群被称为“米粉”的人,是高度的手机发烧友,达到“哪里有手机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的程度。而小米主打年轻人市场,网络各大论坛为他们而设,微博和微信等平台也都有小米官方的影子。在互联网时代,小米在改变着很多东西,而广大消费者也都跟随着小米的脚步在进行着一项重大的“改革”。

以往的手机商业模式被逐渐扭转,小米正以一种新的姿态进入手机行业。它的成功,是值得很多企业和个人思考的。对于企业来说,思考的是如何学习小米的制造和经营模式,以便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好的效益;而对于个人来说,则是时候想一想我们这个时代了,学习企业文化也是一种修炼。在如今网络高度发达的社会里,别说是不学习,就是少学习一会儿都会被远远地甩在后面。

将时间倒回2011年8月16日,这一天,位于北京市朝阳区的被人们冠以“北京都市文化新地标”的798艺术区内,喧闹更胜于往日,场内人潮涌动,从四面八方会聚而来的人们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参加在此举行的小米手机发布会。

8月的北京,正是最炎热的时候,此时,人们一般都喜欢待在室内,享受着空调带来的清凉。但在798艺术区内,如火般的毒辣辣的太阳却阻挡不了粉丝们的热情,原定于当日下午两点半开始的小米手机发布会,还未开场,场外就聚集了上千人,人们热情澎湃。在场外,他们或试用样机,或排队等待签到,他们都有一种迫切的心情,那就是等待着国内首款双核3G手机――小米手机正式发布。

发布会现场热烈的场面,让本场发布会的主角――小米公司董事长兼CEO雷军也热情澎湃,他一边对着那些挤不进场内的人连声致歉,一边擦着额头上的汗水。不知道是天气的炎热让他喘不过气来,还是现场热烈的场面超出了他的预期,让他始料未及。

当然,这样的场面他不是没有想过,而现在却真真实实地出现在了眼前,雷军心里的一块石头也终于放下了。

不管是什么吸引了这么多人的到来,一个事实是:小米火了,确确实实火了。以这场发布会为开端,小米越来越火,火遍了大江南北。

就在这次发布会过去不到半个月,即2011年8月29日,小米开始发售1 000台工程纪念版手机。9月5日,小米手机正式开放网络预订,而让人们包括小米团队都没有想到的是,网络预订竟然如此顺利,只半天时间,预订数量就超过了30万台。而到12月18日,小米手机1第一次正式进行网络售卖的那一天,开始售卖不到5分钟,30万台手机就被抢购一空。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开门红”带来了好运气,从此开始,小米手机一发而不可收拾,在市场上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抢购狂潮。

数据是最有说服力的,看一下小米公司自成立以来的销售数据,我们就能体会出不一样的“味道”:

2011年,小米手机首次销售就达到30万台。

2012年,小米手机全年销售量为719万台。

2013年,小米手机全年销售量为1 990万台。

2014年第一季度,小米手机销量为1 100万台。

2014年7月2日,小米公司董事长兼CEO雷军通过其微博公布了小米手机上半年的销售量:2014年上半年,小米手机的销售量达到了2 611万台。

2014年的“双十一”,这一天,小米手机的销售量为116万台,在手机类目中排名第一。小米电视2总销量为37万台,成交额1.43亿元;除此之外,小米手环支付订单超过9万只,小米移动电源与小米活塞耳机两大配件分列3C配件类目与线控耳机类目的销量第一名,小米平板销量超2万台,小米路由器销量超过10万台。只一天时间,小米官方旗舰店最终成交支付金额为15.6亿元。

从第一台手机的正式发售到现在,短短4年的时间,小米,已经创造了一个奇迹,一个国产手机互联网销售的奇迹。

而从这些成倍增长的数据中,我们也可以窥见小米带来的销售狂潮,以及“米粉”们为它痴、为它狂的程度。

而事实也是,小米手机每一次发售时,一些发烧友都如临大敌般守在电脑前,他们会找来网速最快的电脑,在银行卡里存好足够的钱,只等待“一声令下”,就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出击,那情景,让人情不自禁地抱怨为什么不多生出两只手出来,因为只有两只手,速度还不够快。

互联网从来就不缺少跟进者。小米的销售狂潮自然也让其他同类企业“眼红”。2012年5月的某个晚上,360董事长周鸿�t就在微博上透露,要与“国际国内厂商合作,推出多款360用户特供机”。随后,华为手机很快作为360的合作伙伴浮出水面。百度也在这个月携手长虹以一款由富士康代工、联通包销的低价智能手机,直接加入战局。

也就是说,追捧小米的不仅仅是使用者,也包括一些企业,小米的辐射效应,是无法估量的。

对于小米手机掀起的狂潮,对于部分小米粉丝如痴如醉、如癫如狂般追捧的状态,一些人很难理解,他们搞不懂为什么小米手机能掀起这么大的狂潮。不用说局外人,有时候,就连身处其中的雷军也经常会有不自信的感觉。“不就是一部手机吗?”大多数人都会在心里画一个问号。

是的,小米就是一部手机,一部国产手机,并没有什么特殊性可以言说,但是,它却仿佛充满了魔力,能够在数分钟内被抢购一空。

追溯起来,小米手机的历史并不长,而且,它没有荣耀的历史,也没有雄厚的背景,甚至可以算得上是“半路出家”,但是,短短三四年的时间,小米却创造了一个“神话”。那么,它凭的是什么?

说起小米的销售狂潮,我们不得不说一说另一种智能手机产品――原产于美国的苹果。苹果产品在中国的影响力巨大,受到很多人的追捧,连小米团队中的人也不例外。据说,小米团队中的高层就有不少人是苹果产品的粉丝。

乔布斯创造了苹果,所以,人们仿照此说法,把小米的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称为“雷布斯”。又因为小米手机的外形与苹果很像,而其零部件的供应商也几乎是清一色的苹果供应商,对此,人们称小米手机为“中国的苹果”。

苹果每推出一款产品,都会在市场上激发一波抢购狂潮。而小米,有过之而无不及。小米手机推出后就迅速占领了市场,成为市场上销售最火的国产手机,也创造了一个销售神话,成为人人争相追逐并迫切希望拥有的“战利品”。

如果回望一下小米手机由诞生到迅速发展壮大的历程,就可以看到,小米走过的每一步,都是只有成功没有失败。它到底有什么魔力,可以引发销售狂潮呢?

互联网时代,就是一个疯狂的时代。只要你有魄力、有震撼力,那么社会上的资源都是为你准备的。对于网络上的各种社交、财务、传播、人才资源,如果利用得好,那么这些资源就是一个杠杆,利用这个杠杆,足以撼动整个商业界。现在的时代不同了,很多“乔布斯效应”可以在短时间内复制。

2 互联网思维下的电子商务

来自于美国的苹果手机占领了中国的手机市场,成为人人渴望拥有的对象。而现在,中国本土也有了“中国的苹果”,那就是小米。人们把小米手机比喻成“中国的苹果”,个中意味,当然是说小米引发的销售狂潮可比拟人人青睐的苹果手机,虽然苹果手机被大家“爱疯”了,但现在,中国也有了自己的“苹果”。

小米手机一登场,就创造了一个“开门红”,并且从此一发而不可收,引发了一轮又一轮的抢购狂潮。原因在哪里?它到底有什么魔力?这些问题对于广大的用户来说都像谜一样。而同行中的企业看到小米在短短几年时间中成长为业内最红的企业,心中当然也是“羡慕嫉妒恨”。而小米能够走到今天的位置,说明它的实力确实不容小觑。大家对它,或许既爱又恨吧。

小米手机的大本营是小米科技,这家全称为“北京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企业,成立于2010年4月,公司专注于IOS、Android等新一代智能手机软件的开发与热点移动互联网业务运营。它的开发系统主要基于Android,在Android的基础上加入小米自身的元素,制造出了一台纯国产的智能手机。互联网是它的标签,也就是说,小米科技是一家互联网企业。这家企业的特殊之处,在于它开创了一个销售模式的先河,即没有实体门店,只在互联网上卖手机。

实际上,热心的小米粉丝早已经发现,小米自其产品诞生之日起,就以其浓厚的互联网属性闻名遐迩,小米所走的每一步,都与互联网紧密相关。而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小米选择了走更彻底的互联网模式,即“用互联网的思维做手机”。

但是,小米仅仅是手机吗?

这句话看似问得有些不明不白,但实际上却很有意义。小米是一个手机的品牌,但是,生产小米的小米科技,却不仅仅是一个只做手机的公司。在网络时代,手机作为一种硬件设备只是为了更方便我们获取信息而已。而手机背后的各种运营模式,还有手机的应用主题和安装软件,则需要加入互联网络。小米要做的就是,在做手机的基础上开发出更多和自家手机相匹配的应用。换而言之,雷军的创业团队,其创业的目的不仅仅是卖手机,还卖手机出售以后的后续经营,让小米的用户买到手机以后继续和小米产生即时的联系。

  •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以上内容仅限用于学习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本站内容来自网络收集整理或网友投稿,所提供的下载链接也是站外链接,版权争议与本站无关。您必须在下载后的24个小时之内,从您的设备中彻底删除上述内容。如果您喜欢该程序和内容,请支持正版!我们非常重视版权问题,如有侵权请邮件与我们联系处理。敬请谅解!邮箱:121671486@qq.com,微信:diqiuren010101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