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来3:跳出疯狂的忙碌PDF+mobi电子书下载完整高清版

时间: 2022-04-10 18:16:28  187 Basecamp Basecamp 重来

编辑点评:

重来3:跳出疯狂的忙碌告诉读者该如何创建理想的公司文化――用他们的话说,这叫“冷静的公司”。他们的方法直击工作中的混乱、焦虑与压力,而这些如同瘟疫一般,侵扰着上百万的工作场所,束缚了数十亿职场人的潜力。

重来3:跳出疯狂的忙碌PDF+mobi电子书下载

内容简介

在叫嚣着“颠覆世界”“商场如战场”的这个时代,好像人人都在想着改变世界―这为他们每天晚上9点开会、周末加班赶工和让整个公司一起加班找了个好理由。

作为一家长期赢利的科技公司的创始人,两位作者明确反对这些让人每天感到混乱、焦虑,且让人疲惫不堪的工作方式。通过展示Basecamp公司在公司愿景、工作时间、公司文化、工作流程、业务管理等方面目前所做的事,他们向读者展示了另一种新的可能―冷静的公司文化。而且,本书旨在让你理解,无论是什么行业、什么规模的公司,都能够达到同样的境界。

作者简介

贾森・弗里德(Jason Fried)和戴维・海涅迈尔・汉森(David Heinemeier Hansson)是美国软件公司Basecamp的创始人。Basecamp原名37signals,是高效的软件公司之一,它推出并持续维护着受用户欢迎的项目管理工具Basecamp。Basecamp公司始终保持着“小、美、酷”的特征,维持着小团队的规模,它的50多个员工在世界各地远程办公,是远程协同工作的典范。贾森和戴维合著的第一本书《重来:更为简单有效的商业思维》高居《纽约时报》畅销书榜前列,书中推崇的管理理念在国内商业领域也产生了巨大影响。

贾森倡导软件极简主义,相信简约之美,他尊重简单和坦诚,并把这些思想运用到创业过程和产品开发之中,在IT圈拥有一大批粉丝。

戴维是网络开发框架Ruby on Rails的创始人,并因此在技术圈享有盛名。此框架让无数程序员受益,被称为程序员的“基本开发环境”。

本书特色

2020年的跨年演讲上,我提出了一个观点:“快公司”时代结束了。

经过2019年一年的企业走访和观察,我认为企业规模以指数级扩张的互联网黄金阶段已经过去了,大部分企业将进入小步快跑的状态。传统智慧告诉我们,要想打败竞争者,就要快速做大、做强。但当只有1%的企业可以快速成功时,如果我们依旧坚信“唯快不破”的“快公司”哲学,可能99%的企业将会快速死亡。

《重来》系列的两位作者不是纸上谈兵,他们确确实实将自己的公司打造成了行业标杆。相信这本书将给大家带来耳目一新的“慢公司”启示录。

吴晓波/财经作家,890新商学、蓝狮子出版创始人

本书的作者贾森・弗里德(Jason Fried)和戴维・海涅迈尔・汉森(David Heinemeier Hans-son)一直在为读者指出通向高效工作的新路。如今,他们再次带着一套大胆的策略卷土重来,告诉读者该如何创建理想的公司文化――用他们的话说,这叫“冷静的公司”。他们的方法直击工作中的混乱、焦虑与压力,而这些如同瘟疫一般,侵扰着上百万的工作场所,束缚了数十亿职场人的潜力。

超时工作、过大的工作量、缺乏睡眠,这些已经成了现代人的“荣誉徽章”。可两位作者认为,这些其实是愚蠢的标志。悲哀的是,这不仅是大公司才会遇到的问题,个人、承包商、个体企业家也都在用相同的方式损耗着自己。提高生产力的办法不是投入更多时间,而是减少浪费,减少那些带来干扰和持续压力的事。

别再颂扬“疯狂”了,现在是倡导“冷静”的时候了。在这个问题上,贾森和戴维拿出了坚实的论据。自从20年前创立Basecamp起,两位作者就把“冷静”设为公司文化的基石。本书汇集了他们的洞见与真实经验,既实用又有启发性,必将成为管理者的新一代管理指南。这并不是一本告诉你“应该做什么”的书,本书告诉你的是“他们已经做了什么”,而且会让你看到,每一位管理者和经理人――无论身处什么行业,公司规模是大还是小――都能做到这些。

《重来3:跳出疯狂的忙碌》读后感读书笔记

作者主要观点是反对加班,反对公司规模的盲目扩张。我觉得这是是个人就明白的道理。。。之所以还要996,其实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并不是所有公司都能像作者的公司 37signals 一样有先发优势。但是还是有不少观点非常有趣。这里记录一下:

你的公司是个产品

本书的一切观点都围绕着这个主题延展开来。就像产品需要不断改良一样,公司也需要迭代才能不断进步。如果你想把一个产品做得更好,就必须不断地测试、修改、迭代。做公司也是一样。

最近经历的两家公司,都是满墙的企业文化:

这不是重点,重点是,这些墙上的标语随时在换。每一次变化,都能看出来是在改进。

不单单是标语,还有各种业务流程、技术规范、目标和原则。客观来说,非常实用。我每次去打水时,都盯着墙上的流程图看,确实能激发思考。比单纯的口号要务实的多。

我想这就是为啥这些企业能脱颖而出的原因吧。

挖掘自己的需求

对我们来说,见效的往往不是向外突破,而是潜心向内,去深挖,留在那个能带来最大收益的兔子洞里。

这段话对我启发很大,我大概刷了半个小时的步数,一直在思考这句话。这跟王阳明的心学有异曲同工之妙。我最近在做一个微信小程序,其实有非常多的功能想加上。但是毕竟时间是有限的,那该怎么抉择呢?我觉得应该做自己最需要的功能,而非臆想出来的用户可能需要的功能。这样才能尽快吃上自己的狗粮。才知道下一步应该做什么。当然,我觉得这句话的愿意可能不是这个。。。

别在睡眠时间上自欺

牺牲睡眠,把时间拿来工作,这是个不合算的交易。你不仅会感到精疲力竭,脑袋瓜子还会变蠢,真的。科学研究的结果非常清楚:连续的睡眠剥夺会降低人的智商,损害创新能力。你可能太疲惫了,注意不到,但你的同事会注意到。

这个月,我从一个无比清闲的工作换到一个忙到崩溃的工作。但是再怎么忙,我都坚持 11 点前就睡觉,保证7个小时以上的睡眠。否则第二天的工作状态很难保证。我发现我的极限是一天高效敲代码6个小时,通常到下午4点左右,我的脑子就开始抽筋。效率开始急剧下降。初来乍到,我又不好意思出去溜达太长时间,所以干脆余下的时间做一下笔记整理,snippet 归档,和不需要太动脑的代码逻辑。在我看来这周的高产出状态很难维持,毕竟有点状态飙升的感觉。所以,想一下,那些跟你说天天工作到凌晨的人,基本都是在说谎。因为高强度的脑力劳动,很难持续一天。除非他们是在偷懒和消磨时间。不要相信这种违背生理常识的谎言。

谁的福利?

正是因为这个,我们是这样定义福利的:帮助大家放下工作,去过更健康、更有趣的生活。在这样的福利中,真正受益的是员工,而不是公司。不过,公司显然也会从中受益,因为它得到了更健康、更有趣、得到了充分休息的员工。

图书馆守则

走进世界各地任何一个图书馆,你都会注意到同一件事:里面一片安宁。人人都知道进了图书馆该怎么做,事实上,没有哪种文化能像图书馆守则这般放诸四海而皆准。那里是人们阅读、思考、研究和潜心做事的地方。静谧的、充满尊重的环境反映出了这一点。办公室不就应该是这样子的吗?头一次来我们办公室的人都会惊讶于那里的静谧。那儿看上去、听上去都不像是传统的办公室,人们的行为举止也不像。那是因为它其实是一个供大家工作的图书馆,而不是满是干扰的办公室。

这真是一个绝妙的点子。如果家里都摆满书,是不是也能达到图书馆的效果。。。

固定的截止日期,可变的工作量

如此一来,权衡、妥协和折中就会参与进来,而这些都是健康、冷静的项目进程的必备要素。而当你既要敲定日期,工作量也不能变的时候,你就等着迎接焦虑、过劳和筋疲力尽吧。

每日上线发布新功能真是一种完美的体验。所以,我最理想的状态是,每天发布新功能给用户体验。然后收集反馈,再发布,再调整。当然,这并不现实,遇上复杂的功能,还是要耗上几天,甚至两个周。但是给自己一个截至日期,非常有必要,这样就会迫使你去权衡哪些功能可以舍弃,放到下一期。而不是等全部完成再上线,因为发布版本及早获得数据反馈比什么都重要。否则只能再而衰、三而竭。

发布,然后学习

如果你想知道自己的产品究竟怎样,那你就得把它发布出去。你可以做测试,开头脑风暴会,你可以争论,可以做调查,但唯有把船送出海去,你才能知道它到底是能漂起来,还是会沉下去。

总体来说,这本书不错,但没有惊喜。很多论据颇为勉强,很多观点前几本书也反复提到过。但是作为消遣,读起来确实放松。能读有自己见解的人写的文字是一件无比开心的事情。

  •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以上内容仅限用于学习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本站内容来自网络收集整理或网友投稿,所提供的下载链接也是站外链接,版权争议与本站无关。您必须在下载后的24个小时之内,从您的设备中彻底删除上述内容。如果您喜欢该程序和内容,请支持正版!我们非常重视版权问题,如有侵权请邮件与我们联系处理。敬请谅解!邮箱:121671486@qq.com,微信:diqiuren010101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