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读本书] 理性分析《中国国家治理的制度逻辑》

时间: 2022-03-23 11:55:49  28 金观涛

任何国家的政权都面临着竞争和生存的压力,以及该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挑战。由于生态环境、管辖权规模和治理模式的差异,不同国家经常面临不同的困难和挑战。简而言之,在其他条件相同的前提下,国家治理模式决定了其政治运行的具体优势、负荷、困难和挑战。国家治理模式不是任意选择的,往往与一个国家的历史演变过程有着深刻的关系,有明显的依赖方式(Finer 1997,Levi 1988,Tilly 1975,金观涛、刘青峰 2011)。

中国的国家概念有民族(nation)国家政权和国家政权(state)的双重含义。在政治分析中,“民族”国家政权和国家政权是两个不同的分析概念,各有特定的边界和内涵。在本研究中,我是在“国家政权”这个意义上使用“国家”这一概念的。这一点需要特别说明。

国家治理模式有两个主要线索:一是中央权威与地方权力之间的关系,二是国家与人民之间的关系。中国国家的统一制度和领土规模使中央权威与地方权力之间的关系成为勾勒中国国家治理框架的最庄严的墨水。在中国历史上,国家政权的基本特征是中央权威的统一统治,即所谓的溥天下,不是王土;领导土壤,不是王大臣(《诗经》·小雅·北山)。皇帝权力的范围涉及整个领域,不允许有和自己一样的权力。也就是说,世界上没有两个君主,这就是皇权的特点。也就是说,作为皇权性格的公权,实现的地方是:王华所及,世界所属。(西岛定生 2004:43)中国国家形成的历史轨迹造就了一个幅员辽阔、多元化、发展不平衡的区域经济社会(周振鹤 1997、谭启翔 1986)。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虽然这些不同的地区和地区之间存在着经济、文化和人口迁移的整合,但它们更多地是通过国家行政制度和官方概念管辖的。在这种特定的国家治理模式下,统一制度将中央政府与广阔的领土、漫长的领土边界、不平衡发展的领域、各种文化制度、数亿人的生计、各种自然和人为灾害和危机密切相关。虽然这种治理形式在 20 世纪初发生了重大变化,但其内部矛盾并没有在随后的政治迭代中得到真正的解决(金观涛、刘青峰 1993)。不仅如此,在国家平等、公民权利和人民国家合法性的声明下,现代国家在‘革命’‘解放’和‘合法权利’以国家主导的集体制度重组个人,赋予现代国家更直接的个人控制权(汪晖 2003:96)。

在这种背景下,中央政府依靠什么样的组织机制来维持其统一体系?这些组织机制的作用如何影响国家治理的行为和后果?这是国家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必须回答的问题。它的兴衰和未来的演变与这些组织机制的选择和相应的制度安排密切相关。这也是我们分析统一体制治理模式的切入点。

注:以上摘自本书导论。

————————————–

中国国家治理的制度逻辑

原作名:The Institutional Logic of Governance in China an Organizational Approach
副标题:组织学研究
作者:周雪光
评分:9.2

关于中国国家的治理逻辑,本书主要讨论了两种背景:一是中央权威与地方政府的关系,体现在各级政府制度的制度、设施和行为中;一是国家与人民的关系,体现在国家与社会群体的相互影响中。本书的前两部分主要关注第一种关系,即中央统治权与地方治理权之间的关系。在第三部分,作者将重点放在国家与人民的关系上,讨论国家与人民在国家治理官僚制度和制度设施背景下的相互作用及其治理逻辑的意义。

本书在学术上促进了国内治理研究,为社会科学研究者提供了参考研究路径和视角。

   

   下载电子书    

  •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以上内容仅限用于学习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本站内容来自网络收集整理或网友投稿,所提供的下载链接也是站外链接,版权争议与本站无关。您必须在下载后的24个小时之内,从您的设备中彻底删除上述内容。如果您喜欢该程序和内容,请支持正版!我们非常重视版权问题,如有侵权请邮件与我们联系处理。敬请谅解!邮箱:121671486@qq.com,微信:diqiuren010101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